第917章 大灶堂

2020-02-25 作者: 花柒遲遲
第917章 大灶堂

林園是每時每刻在生死關頭,激發了所有的潛力,而他是莊主唯一的兒子,即便師傅再嚴厲,也是有所顧忌,不肯讓他輕易涉險…

“啊,我要告訴爹,我要殺了他!”

水生還在發呆,風五已經爬了起來,跌跌撞撞往前邊山莊跑去,連鞭子都忘了撿起來。

水生被驚得回過神,狠狠皺了眉頭,到底扔了惱怒,撿起鞭子追了上去。

方才之事,本來就是自家五姐的錯,不能讓她再去父親跟前告黑狀。

當然,告了也就告了,父親這兩年越來越在意權勢,絕對不會為了五姐得罪林家。但是非曲直,他還是要說清楚,不願林園和林家受一點兒抹黑…

林園遠遠掃了一眼前後跑遠的姐弟倆,什麼都沒說,越發用心在對敵上。

早日學成,他不但不需要家裡勢力保護,反倒會成為家裡不被任何人看輕的基石…

若說有錢了要做什麼,大越百姓的答案多半都是三件事。蓋房子,買地,娶媳婦。

而蓋房子還是排在第一的大事,可見百姓對於一個穩固漂亮的家有多重視。

糧囤村裡,田裡剛剛忙完拔草封壟,大半人手就被抽調出來,開始二期建設。

三個莊子,都要建排房,按照計劃,太平莊也就是村人們嘴裡常喚的大莊兒,因為北茅鄉親,還有來往辦事走動的人最多。所以,這次要建的排房最多,足足六排。兩排是十八間大通房,備著來往回來辦事的管事夥計和鄉親們臨時落腳兒,另外四排則是兩間或三間為一組,紮上籬笆就是一個個小院兒,用於給紮根在京都的北茅鄉親和林家族人。

而豐樂莊上也修了四排,都是可以隔成院子的,備著給老少婦孺們居住,安靜,少有打擾。

最後建國莊,也就是夜嵐名下那個莊子,隻建了兩排大通房,備著夜嵐帶親親衛們回來時候,住著方便。

村外那條水泥路,路邊也立了石碑,狼頭村通往糧囤村的一段取名叫新路一段,而糧囤村到京都,就是新路二段,用以紀念這是大越第一條水泥路。

村路同新路交叉口,左側路邊修建了山神廟,右側打算再起六間排房,每三間後邊還有一個院子。

第一個三間是茶館,旁邊帶草棚,平日來往行人,可以存自行車,夏日有冷飲涼茶,冬日有熱水點心,暫時歇腳兒,後邊院子是修理鋪子,可以刷車,可以給自行車換零件,可以修理小毛病。

第二個三間是食鋪,專門賣些熱湯麵,水餃,小炒菜之類的簡單吃食,後院也有客房,可以供給天晚路過的行人投宿,來往回來辦事的自家人也可以落腳兒。

林林總總加一起,足足要建百餘間房子,不說投入的銀錢,就是整個村子的人力抽掉了大半,也是人人都忙的腳不沾地。

家裡婦人們又忙著進城賣冰棍兒,飯菜跟不上,有的漢子眼見就瘦了下來。

林大海就同老爺子商量,然後就開了大灶堂。這一月,無論是田間還是建房子的爺們兒,一日三餐都在大灶堂吃飯。

消息傳出去,可是讓一眾糙漢子們歡喜壞了。雖然每月家裡都按照人頭從庫房領糧食,也絕對夠家裡人吃用。但窮日子過怕了,婦人們往鍋裡下米,往菜裡添油總是舍不得,就是分到家裡的肉,也多半做成臘肉掛上房梁,不敢一次都吃了。

可主家寬厚,每次開大灶堂,飯菜的油水都是足足的,比家裡可是好太多了。

自然也是人人愛吃,人人都盼著吃大灶堂。

小廝們記錄了男人的名字和人數,庫房那邊扣了他們這月的口糧,然後另外立了賬冊,從庫房搬了米糧,大灶堂就開始冒起炊煙。

早飯是粥湯,包子或者饅頭,各色熗拌菜。

午飯是加肉的燉菜,饅頭或者米飯管飽,外加紫菜蛋花湯隨便喝。

晚飯有時候是打鹵掛麵條,有時候是發麵餅和骨頭湯、羊雜湯。

總之,頓頓有肉,細糧多於粗糧。每次下工吃飯,成了所有人最期待的事。

如此不過三五日,房子地基打下了,眾人也吃的臉上有肉了。

宋大人帶了三五個小吏,原本每日是自己開夥兒,但小吏水平實在有限,飯菜實在做的算不上好吃。宋大人還好,隔三差五會得了林家那邊送去的食盒,但小吏們就難過了。

這會兒眼見林家大灶整日飄出香味,小吏忍不住就同宋大人提了提。

宋大人滿心都撲在金米和地瓜上,這等小事兒自然不放眼裡,直接把幾人的補貼銀子都送去了大灶,請求搭夥。

六個人的補貼銀子,一月足有十兩,也算不得少了,林家不吃虧也沒占便宜,不過是多燒一把柴,多添一把米,也就應了下來。

老爺子喜歡湊熱鬨,這幾日天熱,又抽煙抽多了,有些咳嗽,被老太太念叨得受不了,於是跑去大灶堂同眾人一起吃飯,圖個高興。

正好宋大人也過來吃飯,兩人坐一起,邊吃邊閒話兒。

“國公爺,我幾乎是趴在田裡,不錯眼珠兒的看著金米苗,一棵草都不敢留,怎麼看著還是不如你家那邊長得好呢?”

宋大人狠狠咬了一口饅頭,不甘心的眉毛眼睛都擠在了一起,惹得老爺子哈哈笑的得意又爽朗,“第一年種,照本宣科,怎麼也不如我家小子們種了幾年有經驗。你放心,秋日時候再選種子,我家那些肯定也是要貢獻一半給朝廷。”

“當真?哈哈,我就等國公爺這句話呢!”

宋大人終於笑了起來,誇讚道,“就知道國公爺是個大方的,我就占一次便宜了。”

“這怎麼叫占便宜,你又不是往自家拿東西,都是為了大越,為了百姓。宋大人也是個好官啊!”

老爺子這話也不是恭維客套,畢竟宋大人紮根兒在自家農莊,一舉一動,他和滿莊子老少都看在眼裡。晚睡早起,偶爾半夜還要跟著巡邏隊在田裡轉幾圈兒,對金米和地瓜可謂是萬分用心。為的不就是以後推廣開來,大越百姓不用挨餓,不用為了吃飽肚子犯愁嗎。

對於這樣的好官,大夥兒怎麼可能不喜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