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總督江南(五)

2018-04-15 作者: 張濤1985
第020章 總督江南(五)

第020章 總督江南(五)

嚴格來說,拙政園並不是特彆適合居住,但是勝在環境優美。所以張振嶽還是決定把自己的總督府放在這裡。至於南京兵部的事情由侍郎主持,自己不過是借助尚書的權威來進行整軍而已。

抵達蘇州已經是7月23日了,張振嶽隻是很有威儀的和包括時任浙江巡撫潘汝禎(就是第一個哭著喊著給魏忠賢修生祠的那位)在內的南直隸十四府,浙江和江西三地的官員草草建了個麵。整個見麵過程很短,隻是由南京吏部的一個侍郎做介紹,和這些官員互相認識一下,然後張振嶽再很有威儀的勸勉諸官好生為朝廷當差罷了,並無其他!

這個拙政園分為中、東、西三個園子,如果要入住還需要大修一下。這起碼得有個多月,不過張振嶽卻表示自己就住東園的蘭雪堂,之前徐家人就住在這裡,雖然破舊些,卻也能住人。至於總督府直屬的五百禁軍則在不遠處一個廢棄的衛所軍營住下了。張振嶽對手下官兵的待遇從來都不含糊,這裡的大修被命令儘快進行,張振嶽希望自己的部下住得條件好一點。

江南官場堪稱明代官場的龍潭虎穴,現在張振嶽已經闖進來了,方方麵麵的所有人都在盯著他,就看他會怎麼動作?尤其是複社這邊,張溥、張采都在等著這位“三合一”總督出問題。

這一盯就是大半個月,這段時間,張振嶽基本不見客,隻是在書房和幕僚們討論錦衣衛、浙東水師等衙門不斷送來的各種材料。在這種分析和討論中,張振嶽基本上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思路。

暴風雨之前總是一片寧靜,複社這邊通過這一段日子的觀察發現,對於名下各府送來的請示公文,張振嶽從不批示,凡是南直隸的公文一律按照前例轉南京六部,浙江各府公文繼續由浙江巡撫處理,江西亦是照此辦理。

不單單是不插手地方政務,大明天啟六年八月十一日,張振嶽在報請朝廷之後,將原有江南各地設置的礦監、稅監一並撤除。結果引得江南士紳一片歡呼,搞得大家在複社交會費都沒那麼積極了。更絕地是,這樣一個舉動使得複社成立以來,籌劃的第一次抗稅抗捐行動直接流產。張溥等人立刻感覺到棘手了,還從來沒遇到這麼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這是朝廷派下來撈銀子的嗎?

其實張振嶽並沒有閒著,他學著康熙皇帝在自己的書房的立柱上寫了六個彆人不太明白的大字:“整軍、稅法、海關”。

這要和江南士林鬥,第一點自己要眼明耳明,不能當瞎子當聾子。張振嶽吸取了曆史上著名的蘇州織布工人罷工事件(其實已經是暴亂了)的教訓,責令錦衣衛在其間安插人手,這樣有什麼風吹草動自己都能知道。其次張振嶽算了個賬,自己承諾天啟帝是到任滿一年之際最少交三百萬兩銀子入內帑。可張振嶽草草算了個賬,現在設的礦監、稅監,臭名昭著不說,能收得的錢一年能到一百萬兩都是不容易的。並且其中人員成分複雜,胡作非為者有之,無所作為者亦是有之。所以張振嶽思來想去,與其留下這麼一個效率不高且很得罪人的機構,還不如解散了,起碼緩和一下眼下緊張的江南局勢。他的密折六百裡加急一上去就立刻被天啟帝恩準了,所以手握軍權的張振嶽毫不客氣的就把分布在江南各地的五十多處礦監、稅監衙門給撤銷了。在這些衙門任事的太監全部被召回北京,而差役之類共五千人,則每人發了二個月的餉銀就遣散了。當然敢來總督府門前鬨事也沒問題,這遣散銀子就免了,還有大兵一頓水火棍伺候,保證你沒有半分脾氣。

不過張振嶽隻是把這些收稅的衙門給撤銷了,在任何一份公文上他都沒說過類似於“免征”這樣的話。

張振嶽的意圖很明顯,他把整軍放在了整個江南行動的第一位,在開始這個動作之前,他不希望和江南士林進入戰爭狀態,現在他比任何人都需要和平。

而整軍的重頭戲就是整軍方案,八月十三日,在蘭雪堂的書房裡,張振嶽和孫傳庭、盧象升的討論已經進入第三天了。

雖然不知道張振嶽為什麼會想到讓自己這兩個文官參加整軍事務,但是既然如此信任,盧象升和孫傳庭自然是絞儘腦汁出主意拿方案了。

可是接連三天,一共三個方案,都在分析之後被無情的否決掉了。在討論的過程中,三人總算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南直隸下屬的49個衛所已經是徹底糜爛、不堪使用了。

以南直隸四十九衛中最精銳的孝陵衛為例,為保衛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後的一個月內,即設孝陵衛和神宮監駐守。

孝陵衛內並設“經曆司”,這就是當時的軍事警衛機構,是作為專業性保護“孝陵”的部隊。其中,有5600名官兵一衛,一衛中有5個所,每一個所中有1120人。這些官兵都是經過長期訓練而挑選出來的。其中又挑選了500名精兵。精兵的選擇標準:能騎馬揚鞭,奔馳,還要騎馬跨過一道壕,越過一堵牆,並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中兩箭者才為合格。

這些精兵每五年進行調整考核一次,據史書記載,“不能勝任者,可令其男兒承替,無男兒承替者,應侍祿回鄉養老。”和末位淘汰製一樣,不能勝任的人,就可以令他們的兒子來繼續幫著守陵。如果沒兒子頂職的士兵,就可以領著俸祿回鄉養老去了。這像領退休工資一樣。據了解,當時其他一些兵種好像沒有這樣的福利。

照理說這樣的製度如果得到嚴格執行,那麼衛所的戰鬥力應該是沒問題的,可惜的是世上沒有如果。隨著明代衛所軍官不斷侵吞士兵的土地,以及長期沒有戰事和驕奢淫逸引起的懈怠,衛所軍隊的戰鬥力早就達不到精兵的要求了。至於選拔標準更是形同虛設,兵部無論南北,點校的時候都是數人頭,至於戰力,對不起,文官們也不懂。

孫傳庭搖搖頭道:“衛所之兵不堪一戰了!”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