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芒種

2021-03-24 作者: 小一號
第十八章 芒種

朱棣生日小慶了之後,就到了到了立夏了,農民一天到晚是沒得閒的,清晨挑水打柴,白天挑土修房,放牛放馬,碾穀磨麵,種菜備耕等等。現在離煤洞比較近的這個皇莊,已經可以用上煤了,捯飭牲口也有人在做了,已經減輕了不小的負擔了。

朱瞻基好不容易建的小土窯終於建好了,有三個窯室和一個煙囪,當時也沒有這種窯洞,可以燒紅磚,陶器。試燒了幾窯,可以順利出紅磚,朱瞻基過來看,蠻高興的,就在這裡住下了。

這裡是李家莊,有一個退伍的兵丁許敬在管著,這一處也是南下的一條交通要道,著名的盧溝橋就在這裡,經常人來人往,朱瞻基打算在這裡修建一個集鎮。

曾敏學是剛剛上任的宛平縣縣臣,舉人出生,湖廣臨武人。朱瞻基要在皇莊裡種蘋果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宛平可不是一般的縣城,皇城腳下,朱瞻基的儲位穩固,當然會留意他的一主一動,聽說在朱瞻基在李家莊住下,趕緊就來參拜。

朱瞻基聽了大喜,就請了進來談話。一番見禮之後,條件也比較簡樸,也沒有什麼好招待的。

“曾大人不要見怪,這裡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招待的,都是從無到有,現在沒有什麼,將來肯定會好起來的。皇莊現在隻是接濟一些窮苦之人,隻要有心,將來出人土地也是輕而易舉的。”

“殿下說得是,皇上英明勤政,百姓受益量多。”

“曾大人祖籍何處?”

“小臣出生臨武縣,才識學淺,十一年才考上了舉人,現忝為縣丞。”

“臨武?”朱瞻基沒有聽說過臨武,不知道在哪裡。

“臨武隸屬桂陽,與廣東交界。”

“自古桂陽人傑地靈呐,可有什麼特產,桂枝是不是出自此處?”

“殿下說得極是,桂枝即桂陽也,始出桂枝,才以桂陽命名。”

閒聊了幾句,朱瞻基親自帶著曾敏學查看養豬場,推肥場,學校,蘋果樹,窯場等,一邊逛一遍閒聊。

“曾大人對於宦官怎麼看,太祖曾言宦官不得乾政。”

“宦官出生不好,大多愛貪財。”曾敏學覺得不好回答這個問題,大概是太監行為出挑引起太孫不滿?

“英雄不問出身,關鍵是要把事情辦好了,不惹上麻煩。”朱瞻基本身對太監沒有什麼好感。

“太監也是人,隻要是人就會有貪念,古話說得好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就是本性,也是動力,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縱。穿戴不過一襲,眠不過一方,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紛紛擾擾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以德為準,才能配位,按序就班,這些都是夫子的教導。”

“早就聽說殿下天資敏悟,臣等不及也。”

“曾大人出身南方,可熟悉北方農事?”

“略知一二,到了北方親自到了地頭查看,才知道粟跟狗尾巴草長得很像,差點鬨出笑話,以為是狗尾巴草。”

中午大夥兒一起吃飯,都是些粗菜淡飯,另外多了一份魚,魚湯很鮮美,多了一點辣,是加了胡椒粉。曾敏學跟著朱瞻基混了幾天就熟悉了,就借口說他身邊沒有人侍候,請讓他女兒過來侍候。朱瞻基說給不了名分,隻能在皇莊侍候,曾敏學二話不說就送來了,隻有十二歲,起名叫曾嘉穎,小名悅兒。

古話說:“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後。”今年芒種在五月,還沒有到芒種這一天,朱瞻基就說可以收了。以前小時候“雙搶”的時候,也就四五塊,攏共兩畝左右,每天都累得像豬爬一樣,大人小孩齊上場。

現在每家五十畝地,要在十天之內收割完,平均一天要割五畝,最低要三個人才能完成,還要收呢,真的像拚命一樣,五更天起床,天黑了還不收工。中午一餐就能吃七八個饅頭,這個時候如果不吃飽些實在乾不了活,難怪身體不強壯。

麥子收了之後,要耕地,馬耕就快了,牛耕的話,不知道要耕到什麼時候去。這個時候一般種粟,豆子,蕎麥,芝麻等,粟的價格跟大米一樣,比小麥還貴,產量也差不多,下種都是沒有底肥的,難怪產量不高,發芽後還要間苗,補苗。

好在不是所有的地都是種小麥的,還有種棉花的,棉花要到秋天才成熟。

粟種完之後要鋤草,鋤草要鋤好幾次,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說是“汗滴禾下土”。

接著麥子要脫粒,一年到頭忙活下來,一畝地馬馬虎虎可以養活一個人,雖然如此,田價還是越來越貴,一畝田可能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才能回本,但是可以傳給後人,田還是比較寶貴的資源的。

這個時候小麥已經曬乾裝袋了,粗略算下來,畝產量已經輕輕鬆鬆增加了一石。每家差不多都破例留了10石糧食,大家夥都很高興,說太孫殿下使了什麼妙法嗎,給他一捯飭,產量就翻倍了。曾敏學也搞不懂,就來問。

“種地前先要耕好地,選好種子,人畜的糞便要經過發酵才會更快的更多的被莊稼吸收,這個至關重要,就像蒸饅頭之前,要參點老麵發酵一下。

什麼事情都是相通的,在鄉下就要有集市場,農民一般地沒有渠道進行買賣,往往豐收的時候,糧價壓的很厲害,青黃不接的時候糧價又上漲,在這裡開集市還是很有優勢的,可以方便來往的過路客。

如果北京的百姓聽說這裡糧價便宜肯定也會過來買的,集市越來越大,雞蛋,魚,豬肉,蔬菜等等都可以賣的,大家也不要都擠進北京城裡,你信不信,將來北京城人越來越多,到時候就什麼都貴了,進京趕考的,是願意住在京城貴的要死的地方,還是願意住鄉下便宜的地方?

這就是發酵,想要吸引讀書人光這點還不行,還要有著名的典故景物事,書院,書館,茶樓等等。”

曾敏學頭一次聽到這麼說,也是半信半疑,正好朱瞻基讓他去做就行了,圖紙已經畫好了,下水管道預留,先建一期工程,紅磚,瓦,蜂窩煤爐子等加緊燒製。他特地讓燒製一批陶花盤,他準備養一些花草,這是他的念想。

秋天的時候,粟也豐收了,紅薯也種了一些不多,埋下莖葉之後要澆水,太費功夫了,北方一到秋冬的時候,河水就乾枯了用水不方便,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加,地下水也會越來越少。朱瞻基就是要把李家莊做一個樣板出來,一些表現好的莊戶以後可以當管事,像許敬這樣的,給他一個莊園又有什麼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