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是個很美好,很涼爽的詞。但在人民勞苦窮困之時,在此遼東苦寒之地,這詞就難稱的上多好,因為那預示的冬的來到,遼東百姓還遠未準備好迎接寒冬。事實上他們從未準備好,但又不得不應對。
平原淺灘自然聚居人民,哪怕遼西走廊自臨渝至徒河這一段狹而長的路,耕地不很多,亦有許多漢人、烏桓人在此耕種。
天武大將軍麾下民兵,由大將軍任命的有幾分文化的撫民官帶隊,統計原住民,清查田地,規劃開荒地區,並且另有民兵以及十五歲以上男丁,大規模伐山,入山清剿食人猛獸。同時有鐵匠、木匠等等,初步進行安置,開始流水線製造工具。
綏中、興城等,乃秦置郡縣,至東漢歸遼東屬國,屬徒河境。
王言還派了人去尋找礦石,葫蘆島還是有不少礦產的,各種金屬、石頭等等都不差,現實世界他都在葫蘆島安家了,這邊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政府班子給他介紹的十分詳細。即便沒有這一點,王言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礦藏,都十分清楚。
同時,先前得王言授法的人,沿途大規模燒製磚石。這是為了在東北過冬,蓋磚瓦房,跟現代的東北平房一樣,磚砌,木梁,火炕。入冬還有兩月,一邊瘋狂燒磚,一邊瘋狂砍樹,一邊速度的劃分地塊,挖掘宅基,如此大乾兩月。
憑兩月時間,想要二十五萬人,生產力如此落後的條件下,肯定不可能。但王言本也沒有那麼高要求,隻要能安置十五萬人就可以,剩下的十萬人,今年隻能熬一熬。烏桓人肯定有不配合的,那些人就是這個冬天要凍死的人,他們要繼續修路、蓋房,他們的房子土地將會分給追隨王言的百姓。
這無關民族,任何一個現代人來這裡,都不會有那麼強的民族觀念,秉持的,就是以漢民為主,餘族附庸融合,無論政治課還是曆史課,教的全都是民族團結。
王言自然也是如此,但論遠近親疏,他手下的人第一,然後是漢民,再後是餘族。先把手下之民養好,再把天下漢民養好,最後利用文化先進性,物質先進性,武力先進性,融合周邊外族,明明白白的王霸之路。
至於開始工業化建設,大幅提高生產力的事,在古代來講,王言現在更傾向於啟蒙。事實上先前在水滸的時候,他就已經這麼做了。到了更古早的東漢,自然也不會妄動。
他的生命很長,今年十八歲,不出意外的話,他可以蹦蹦跳跳的活到一百三十餘歲,在這個世界他有一百一十餘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他將一直統領他的帝國。他是領導者,在保證人人能吃飽的前提下,想要吃好,則需要人民自己奮鬥。
他會利用製度保障、政策鼓勵,去引導先民們自己的突破,各種意外的創造,各種先民迸發的奇思妙想,由此衍生而出的時代文化,碰撞出的新思潮,是他希望看到的,而那些迸發出的也是他需要的,那才是他此行的大收獲。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保障人民生活,並且持續向好的基礎上,至少不會有因為凍餓而死的人。在這方麵,他肯定是要使勁的,畢竟他就是因為這個來的。萬年不變的土豆、地瓜、玉米,還有棉花等等,必定要弄來的。
至於說提升武備,造槍造炮,那就不需要了。還是那句話,這時候打仗隻要不殺俘,綜合兵員素質、主將能力等各種因素,一般雙方合計幾萬人的一場大戰,直接死亡的未必有幾千。
他要是搞出槍炮,在這時代是屠殺,可能敵人會嚇破膽,也可能死的更多,沒有必要搞那麼大。他隻不斷完善醫療製度,提高醫療能力就好。
且說王大將軍披甲執銳,領軍到得不如何高大的徒河城外,徒河城已是四門緊閉嚴陣以待。
大將軍駐馬一箭之地,道:“取吾弓來。”
後方親衛趕緊取了強弓箭壺,上前送來。
此弓乃三石柘木牛角弓,是先前自豪族中尋來的,常人以此弓練力氣,不以為兵器。東漢三石,與現代九十公斤相當,按照弓箭的計量單位,那就是兩百磅。眾所周知,不是有九十公斤的力氣,就能拉開九十公斤的弓,那是兩碼事兒。
大將軍不同,其非人哉,三石強弓連發如雨。隻見大將軍挽弓搭箭,弓若彎月,小小的瞄了一下,陡然鬆手。霎時間,箭矢離弦,宛若流星之疾。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越過兩百餘米的距離,狠狠的紮在城牆大纛木杆之上,嗡嗡嗡震顫不休。
“大將軍神射!”箭才離弦破空,後方親衛、軍將就已經叫起好來。
浮誇之風,哪裡都有。軍陣之中,沒有人能看見兩百餘米之外紮到旗杆上的一枚羽箭,但是誰又管那許多?大將軍牛逼就完了,很樸素的思想。
要不說領導當的難呢,要是沒有自我認知,手下天天這麼捧著,哪個乾部受的住。
王言哈哈大笑,擺手道:“傳令,喊降。”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扛著天武大將軍大纛旗的廖化,緩緩的搖動旗幟,未幾,軍陣後方大鼓急促敲擊,咚咚咚咚咚的一陣過後,猝然停頓,接著咚咚兩聲,厚重、低沉的鼓聲震蕩四野。
軍旗、鼓號,乃是軍陣必備,是為傳遞消息,下達命令。此時乃是後軍鼓將見旗號,遂敲鼓,急促鼓號屬於‘預備’命令,意味讓軍卒做好準備。接著重重的的咚咚兩聲,而後戛然而止,便是號令,聞鼓停,待三息,自當執行命令。
隨著兩聲鼓息,威武衛六千餘軍將齊聲大喝:“蒼天不彰,劉漢無道,我等自建家園,自活性命,勸爾等明晰形勢,勿做困獸之鬥,猶死掙紮,宜當大開城門,迎我義師,與我一道,共克時艱,共謀未來。我等不殺黎民,隻殺欺民虐民霸民之不義。爾等軍將,與我等同出黔首寒微,焉為役使我等之賊搏命乎?
與爾等一個時辰,彼時不降,則破城摧家,悔之晚矣。良言既告,勿謂言之不預,思之,慎之。”
一連三遍,語氣鏗鏘,殺氣騰騰。過了這麼久,一路行軍、練兵、打仗,又從六萬餘人之中擇優遴選,軍將已經養出了幾分氣勢。
不過也是小打小鬨,自涿郡三百黃巾起兵始,經曆的最大一場戰役,就是在令支城外,由當時的六千英武衛與劉備的三千兵馬打了一場野戰,還被劉備打穿了。
隻不過當時是以領兵五百餘的軍侯為主,各自為戰,沒有統籌,並沒有發揮出六千兵馬的威力。當然現在也是一樣,手下無大將,王言還是隻能直接跨數級指揮軍侯作戰單位。
但現在的軍侯,不是兩個月之前可比的了。王言偶爾給他們開班上課,傳授戰陣之道,即便沒有敵手,急行軍、掃山、偵查等等也是能鍛煉的。往死了使喚兩月,總也該有幾分長進。至少現在五百人的戰鬥力是能保證的。更高一級的都尉,還得慢慢練。畢竟到了都尉這一級彆,已經算是中級武將,領著將近兩千人打仗,涉及到更高要求的管理、統籌,不是隨便就能成的。
統率大軍的感覺,其實是相當好的。這跟開公司絕對不一樣,因為權力並沒有達到極致。現在此處六千威武衛軍士,後方還有四千民兵,再後還有預備著的官吏、老農、工匠等等,性命全係於王大將軍一身。他說殺誰,就能殺誰,他想如何,就能如何,這是他的威勢……
接續戰況,且說徒河縣令姓李名拙字子巧,乃幽州漁陽人,出身寒門,得友人推薦,任徒河縣令已四年。
李拙但見城下軍威,惶恐不已,問左右道:“今王賊來攻,汝等有何良策?”
城樓之上,眾皆默然,無人應答。
王賊荼毒千裡,自安次壯大,一路破堡摧城無數,席卷數十萬眾。如此動靜,更早有流民懼兵禍往遼東逃命,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
王賊未到,劉焉便有令至此,要遼東軍將與王賊周旋半年,隻待冰雪消融,必發大軍來援,一戰而定。但看著城下密密麻麻的賊兵,再看看他們自己的那點兒兵馬,這似乎並不是多難選擇的問題。
默然許久,終於一人拱手說話:“大人,吾以為當早降矣。據斥候遊商所言,王賊有兵十萬之眾,今來軍六千,然我城中守軍不過三千。敵我懸殊,我等實在難擋。劉幽州令我等堅守半年,然王賊來我徒河城下,千裡之途,然則遼西太守精兵何在?可有人阻王賊三日乎?
吾徒河乃遼西要塞,扼東北之咽喉,北可攻遼東、玄菟,乃至蠻夷之地,南則可下幽州,進兵中原,如此咽喉要地,王賊必死戰來攻。
王賊此來千裡,途中官吏豪族戮殺大半,以王賊之言,乃欺民虐民霸民之徒。大人如何,當自有計較。我等軍卒在此,不過逞凶蠻夷而已,料大將軍必不與我等計較。大人若不降,我等隻得以大人做進身之階矣。”
說話之人前一刻還說‘王賊’,說到要投降了,一下就變了‘大將軍’,說起‘大將軍’之時還遙遙對城下拱手。
此人乃此地領兵都尉,郭亮,漢人,其統率一千兵馬,負責徒河城坊及周邊烏桓事。言城中兵馬三千,乃是因有昌黎援兵兩千。言說讓他們先頂住一陣,後方兵馬不日來援。
遼東成建製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如此,上級長官為護烏桓校尉,西漢時所置,當時烏桓人被安置在上穀、漁陽、右北平、遼東等郡塞外,為防止內附之烏桓人再聯結匈奴,以亂中華,故而有了護烏桓校尉。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隨著民族交流愈深,烏桓人這才進入了內部郡城,按照漢人的模樣生活。進來的種地耕田,有的仍舊牧馬,外麵的則繼續遊牧。
是以城中三千兵馬,有兩千烏桓兵。
他們先前隻是聽說王賊如何如何,如今兵臨城下,都知道劉焉忽悠人呢。他們口中的王賊兵馬,兵多勢眾,軍陣嚴明,雖甲胄不齊,然皆有甲胄。更有攻城雲梯,投石車,破門錘等攻城器具,一個個摩拳擦掌。
就是遼東漢人死光了,也不可能抵擋王言半年。
所以還有什麼好顧慮的,除了投降,他們彆無選擇。要麼他們死,城破。要麼獻城投降,他們死不死看王大將軍心情。
李拙長歎,漢室傾頹,亂賊迭起,嗚呼哀哉,國將亡矣……
其癱坐在地,同其他官吏一起,被軍將們控製著下得城樓,眼看著軍將集合隊伍,被動的隨著軍將全體出城。
眼見徒河城門大開,軍卒擁著官吏出城,“徒河定矣。”王言哈哈一笑,便帶兵往城門過去。
“小人乃此地都尉,姓郭名亮字厚直,久聞大將軍高義廣德,心懷我等黎民百姓,今終見義師,喜不自勝,特獻城相投,望大將軍明鑒我等衷心。”
說罷,郭亮拱手跪伏於地。
此時跪拜,乃是禮。郭亮獻城投降,行大禮,拜新主,理所當然。
王言身穿甲胄,手扶腰間八麵漢劍,聽了郭亮之言,沒有理會那些忐忑的官吏,轉身走向一個跪著的士兵,給他提起來問道:“郭亮待汝如何?”
“回大將軍話,待我……尚好?”小兵戰戰兢兢,回答的十分不確定。
王言擺了擺手:“砍了。”
“啊,大將軍,都尉大人待我甚好,饒我一命,饒我……”
王言一巴掌呼到他後腦勺上:“且看吾要殺誰?”
那小兵顫顫巍巍的,被王言提著衣領薅起來,沒在乎腿間暖流,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年輕軍士,抽出腰間長刀,走到懵逼的郭亮麵前,不待郭亮廢話,便利索的一刀砍了腦袋。
腦袋落地,慣性不減,滾了幾圈,露出郭亮不敢相信的表情,死不瞑目。跪在原地的屍體,因內外壓力不平之故,鮮血噴湧,噗呲有聲,持續片刻,無頭屍體這才倒地,血流由噴湧變汩汩流,一會兒就是一灘。
廖化砍頭很麻利,一刀梟首,郭亮走的沒有痛苦。對於現在的軍、官、民來說,砍頭不恐怖,或多或少都見過,隻不過沒想到獻城投降的也砍。
王言親切的挽著小兵的肩膀,給他站立的力量,笑道:“再與吾說,誰人待汝尚好?”
“沒……沒……”
“汝要仔細思索,否則便砍汝頭。”王言明白這小兵的顧慮,害怕指出來的人多了,以後沒法混,還害怕小命不保。所以既然怕死,那便以死相逼。
現在這小軍卒乃閻王爺,點到誰,誰就死。
先殺了幾十個軍中糟爛之人,便收了兵器甲胄,打散之後,由後方的民兵押走,送去乾活。這不是懲罰,小民恃強淩弱嘴臉可惡,現在要原諒。
王言對徒河官吏道:“且待吾入城,探聽百姓如何評說,百姓說善者何人,其人得活,百姓說惡者何人,其人當死矣。汝等且寬心,非是砍頭而死,乃勞役也。若吾能存十年,汝等十年未死,則還汝等自由,天下之大,皆可去得。”
他肯定能活十年,甚至能活百年,這幫人能活過一年……那就算他們命硬,牛逼……
王大將軍紅色披風一甩,寶劍出鞘,劍指徒河:“入城!”
立刻便有兩千民兵,拿著武器,浩浩蕩蕩的開進城池,守衛各處要地。下午,王言培養的一些官吏到來,輕車熟路的統計資源,走訪百姓,殺富戶,威武衛星散方圓百裡,殺掠地主,統計民戶。
這種活計乾了不止一次,隻不過是多了個徹底的清查人口,丈量田地的活計,問題不是很大,適應適應就好了。這個活,以後也將是常態,畢竟東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至少,他要把東北平原打下來。作為中國最大的平原地區,東北平原地力強,物產多,多條河流不甚缺水,有長白山、興安嶺,林區多、山貨多,還有出海口。對比起開發千年的中原地區,東北平原無疑是個巨大的寶藏。
是寶藏,自然有人守著。
下了徒河,王言全軍休整,軍士開始幫著百姓安家。一路劃分宅基地,運送各種物資,凡此種種,十分繁雜。二十多萬人的民生事務,手下不能任事,大小事全來找王大將軍,有多繁忙可想而知。不過也得虧他身體好,精神強,尋常人等根本頂不住。
這也沒辦法,他是黔首出身,又是黃巾賊,而且一路過來還多戮殺官吏豪族,他現在的名頭,在大漢不比張角弱,這不是實力,而是源於他做的事,做的選擇,卻也沒人來投資他。
或許是車遙馬慢,畢竟才隻半年,還未發酵呢。況且東北苦寒,世人皆知,他能不能挺過這個冬天,也是人們考量的因素。
至於說他打土豪分田地的規則,犯了豪族的忌,其實問題不大。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沒人信。
豪族世家視野受限,他們沒有超脫時代的眼光。兩千後的民生,於現在而言,可比神界。人們無法想象認知之外的事物,以當今生產力、生產關係而言,王大將軍說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做夢都不敢往那夢。
因為地就在那擺著,投入與產出就在那放著,都有實打實的數據,漢室四百年,也沒有很強的提高。且間有天災人禍,以致土地減產。來來回回,就那麼循環。
另外一方麵,王言登臨帝位,要誰來輔佐,誰來治理天下?一樣也是豪族世家,他們掌握了最寶貴的知識,掌握了最高的經義解釋權,豪族門閥,多為學閥,黨同伐異,為了掌握文化、知識的最高解釋權,不斷的爭鬥,由文壇,到官場。
一個很簡單的比喻,現代人聽歌、看電影、看畫作、看書法作品等等,看客的評論不重要,若說歌難聽、電影難看、畫的醜、寫的什麼玩意兒如此種種,隻一句‘你不懂’便打發了。假使你懂,但他有頭銜,有團體,亦會說‘你隻得皮毛,不專業’。
人家說你懂,你才懂,說你專業,你才專業。
以此上升,展開,便是上述所說。若‘茴’有九種寫法,我說一種,就是一種。你不認同,便要教你消亡。
即便王言全滅了現有的豪族世家,彼時從龍之臣若何?不給地,不放權?王言能殺,其子焉有此能?亦能殺,孫若何?若乾年後,便又是豪族興起。
再另一方麵,即便王言真的能做到,戮殺豪族官吏,並且有效製止,把這個結果告訴現在的那些豪族世家,該出來他們一樣會出來,一樣也會給王言乾活。能不能分果實不要緊,先乾再說。
這是囚徒困境,大漢豪族世家聯手封殺王言,我不去,你去了,你不去,他去了,那我不就落下了?家族不是就完了?
所以他們一定會來,隻不過是什麼時候來,以及來的人什麼段位罷了。試探一波,先送些家族沒機會的旁係、庶出,之後再研究投入多大的力度。他們很有眼光,但終究無法超脫時代。
至於先前的那些豪族官吏,肯定也不是全殺了,還是看情況留了不少人的,都被逼著乾活呢,但也基本屬於糊弄傻子的狀態,真當王言不認字呢,殺了一批之後,剩下的就老實了。
但這些人也不夠用,而且也不能重用,王大將軍跟他們真有血仇……
現階段,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手下肯定是無人可用的狀態。
要說王言自己一個人,其實也可以,隻不過要花費很多時間,要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人,教育乃百年大計,他倒是能活一百歲,但卻不可能隻做一件事。況且教育牽扯到文化,他教授的,是他的文化,不是漢朝的文化,這是兩碼事兒,收獲的果實也是不一樣的。
王言這邊忙碌著安置,轉眼便是五天過去,這日,王言正在縣衙理政,廖化從外麵跑進來報道:“大將軍,威武衛遊騎快馬回報,昌黎來敵三萬,距我徒河八十裡。”
昌黎,遼東屬國郡城,今錦州義縣。下了徒河,大將軍便星散遊騎偵查,信息乃打仗關鍵,清楚敵我才能打。
三萬兵馬,不是遼東之地漢民能調動的,必是烏桓部隊。王言一路從涿郡打到遼東,都沒有遭遇到像樣的來自烏桓人的抵抗,這次倒是來大的了。
可能是烏桓感受到了威脅,因為王言一路打上來,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遏製了他們進入關內的道路。也有可能他們不在意,但是現在又在意了,烏桓人出了人物,整合了力量。更有可能的是,劉焉那小子花錢了,畢竟這時候內附的外族都是雇傭兵,烏桓也好,鮮卑也罷,漢末之時,他們出場率很高。
最最有可能的是,劉焉派了說客,又是花錢、又是講明白王言的危害性,兩相結合,這才搞出了這麼大的陣仗。反正劉焉所圖很明白,消耗王賊的力量,也消耗烏桓的力量。
如今黃巾敗勢已顯,今年定然能破,來年開春,直接北上戮殺王賊。
正常來講,劇本是這樣的。烏桓人的隊伍還是有戰鬥力的,又是本地作戰,王言外來戶才落腳,又沒有太多資源。就算不打殲滅戰,隻兩軍相持,消耗王賊資源,冬天難過,那麼對於漢軍來講,就是達到了戰略目的。
來年隻需兩萬兵馬,就能一掃遼東,劉幽州將名傳華夏。
但事實怎麼可能如此,誰說王大將軍不是本地人……
Copyright 2021 樂閱讀t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