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補更)

8個月前 作者: 非10
第404章 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補更)

而現在,他好像也能真正明白常闊為何敢毫不惜力地赴死了……

因為,從始至終,大盛真正的領軍者,便不是他想象中的常闊,而正是這個年僅十七的小姑娘。

常闊的死,帶給盛軍的影響,並沒有他想象中來得這麼大,更不足以毀滅盛軍的一切士氣。

盛軍此刻的氣勢已經說明,他們真正所效忠服從的,就是這位名義上的抗倭大元帥……

哪怕這聽來似乎很荒謬,但卻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那麼,他也要收一收對這個小姑娘的輕視之心才行了。

且在這充斥了偽裝的戰術之下,他也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場戰事了……掌握主動權的人,真的是他嗎?

但對麵鋪天蓋地而來的士氣,卻未曾留給藤原麻呂太多思考的時間。

且局麵如此,正如大盛那句老話,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

他不可能因為盛軍之前有太多偽裝,便放棄眼下打出來的優勢,就此輕易退去——那樣一來,等同自毀長城,己軍士氣受挫,再戰不利,將給這場戰事帶來真正的滅頂之災!

現下,他要先看看,這位年少的盛軍主帥,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以女子之身,被盛軍擁戴至此!

藤原麻呂很快讓心腹頂上了吉見扶的先鋒之位,並親自指揮全程,根據戰局迅速調整戰術。

起初,他亦被盛軍的氣勢所震,由此生出對常歲寧的重新審視之心。

但冷靜下來後,他很快又覺得不足為懼,那常歲寧再如何得盛軍擁戴,卻也不曾帶來援軍……

盛軍為守此地,已將能用的殺器全都使了出來,當下在人數上占據優勢的仍舊是他們倭軍!

常歲寧也不過隻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女娘而已,雖有顯赫戰功,卻無任何海戰經驗……當下,難道真能憑她一人之力,從而扭轉戰局嗎?

這個設想,單是想一想,便讓他想要發笑。

非是他執意輕敵,而是常理如此,當下若有第二種可能,根本是說不通的!

但在接下來的戰局中,“說不通”的事情卻是一樁接著一樁,不由分說地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正如他分析的那般,盛軍已將能用的軍陣和機關軍械全都用了一遍,此刻縱然換了指揮之人,但軍陣還是那些軍陣,兵器還是那些兵器,士兵分明也還是那些士兵……

可是不知為何,它們與他們在此刻協作之下,卻發揮出了遠勝先前的威力!

若說此前在常闊,或其他將領的帶領下,那些軍陣機關的威力隻發揮出了三四成的話,那麼眼下,則被發揮出了十成十!

是因為士氣的暴增嗎?

不,不僅是……

透過混雜的對戰,藤原麻呂的視線試圖再度找尋到那道少女身影,一時卻未能如願。

他雖看不到她,卻看得到在她的指揮下,而格外秩序分明的盛軍。

他們以船列陣,又於戰船上各司其位,陣型變幻間,甚至屢屢成功從側麵圍殺了幾支過百人的倭軍。

放眼大局看去,他們不再甘於原地防守,而逐漸有了化被動為主動的跡象……

反觀己方倭軍,相較之下,竟顯出了秩序混亂的劣勢來,一些倭軍中間,甚至有人開始推諉責任,互相埋怨推搡。

“倭軍之所以最喜歡遊擊作戰,不單是因為他們熟悉各海域情況,擅長於海上突擊,另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常歲寧正與金副將幾人道:“那便是他們紀律鬆散,生性趨利避害,眼中隻有利益而無信義,隻有小我而無大我,遠不及我大盛士兵這般秩序嚴明,懂得相互協作。”

“且他們中間,通常多見個人勢力。”常歲寧立在船頭,看向幾艘往後退去的倭軍戰船,道:“他們或出自某個家族,或是某位大名養著的武士,亦或是海上倭寇出身,各自效忠的對象不同。”

“他們能聚集在此,且有如此氣焰,歸根結底,皆是覬覦大盛的土地和財富。既是為利益而來,那麼,當利益出現分歧時,他們之間便會出現混亂——”

她道:“相比於還未到手的財富,性命二字,才是當下他們麵前最大的利益。”

這就會造成,當他們麵對殺傷力大大增強的盛軍,和與預料中不同的局麵時,誰都不甘心衝在最前麵,急著去做枉死之人。

內亂就是這樣開啟的。

若說的傲慢一些,常歲寧願將這些倭軍稱之為:“在這片海麵上,他們分則各自為虎,合則一灘爛泥,戰得越久便越顯弊端。”

從某種長遠的大局層麵上來說,打七萬聚集而來的倭兵,遠比打七萬遊擊的倭兵,來得更省力,更能拔高勝算。

從此刻一時局麵來看,因麵對的倭軍數目劇增,她的士兵也會因此傷亡慘烈,但從長遠而計,卻是在降低傷亡。

若從一開始起,便任由倭軍四麵遊擊,逐麵擊破各處防禦,以我之短防彼之長,長此以往,結局必敗無疑。

說得冷血些,在既定的敗局麵前,一切的傷亡都將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死了也是白死。

尤其是麵對異族,大盛不能敗,抗倭之戰必須要贏,所以常歲寧一步步逼迫倭軍集兵來攻,造就了此時局麵。

戰爭帶來的傷亡是殘忍的,但此時死戰,是為了身後大盛無數子民的性命和尊嚴不受倭軍屠戮。

她罪在當下,然而慈難掌兵,若身為將領,不能堅毅果斷地做出抉擇,便將付出更慘痛的代價,帶來更大的傷亡……這一點,常歲寧在領兵之初,曾得到過十分慘痛的教訓。

從那之後,她便深知,她唯一要做的便是,讓每一場避無可避的戰役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帶來最長久的和平。

這次,也不例外。

此一戰,她要讓倭國付出從未有過的慘重代價,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教訓,讓他們不敢再試圖覬覦大盛,安分守己,遠不止十餘年!

但再激昂的士氣,也改變不了士兵會疲怠的客觀事實。

殺敵隻用人來殺,永遠是最笨的打法。若想在敵我雙方戰力懸殊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少己方人力損耗,便需要借助外力。

軍陣與機關皆為外力,但常歲寧事先為倭軍準備的,不止這些。

唐醒也想到了在趕回來的路上,通過那些特殊改製過的火藥筒,在水中製造出的煙幕,但此計很挑距離,並十分受製於雙方所在的方位與風向……

小麵積的打法,或是守城之戰時,敵我位置分明,隻要風向附和預期,必然格外好用。但海上大場麵對戰之際,很難將這麼多的敵軍戰船儘數引到符合風向的方位,再者便是——

“可惜此時海上無風。”唐醒十分惋惜地道:“不然憑借大人讓人新造之物,此一戰,定能更添勝算。”

說來也是不巧,今日天色始終陰沉著,卻午後卻遲遲不見有像樣的海風吹過來。

“沒有風也很好。”常歲寧道:“沒有既定之風,我們便可以隨意造出自己想要的風向。”

唐醒聽得愣住,任憑他自認見多識廣頭腦靈活,卻也總會因為這位刺史大人的話而感到摸不著頭腦……

但因清楚地知道刺史大人不是傻子,斷然說不出傻話,於是唐醒便時常陷入自我懷疑當中。

“大人的意思是……”很慚愧,他近來竟經常問出這句話。

常歲寧:“至多再等一個時辰,便能有我們想要的風了。”

“看天吃飯”這種事,在戰場上,吃上了是幸運,吃不上卻也是常態。

風向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但若將一場戰事的勝算,過多寄托到風向之上,也從來不符合常歲寧的行事習慣。

若說風向是天意,而此刻天意不肯向她傾斜的話,她或選擇親手“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來。

常歲寧已問過金副將了,經哨兵回報,至多再有一個時辰,便能等到此次補給物資送達。

在那可在水中造出煙幕的火藥筒製成之後,她又托沈三貓帶領工匠另造一物,而經過數次修正,竟有意外的進展被那些巧匠們碰撞了出來——

沈三貓與她約定了一個日期,允諾必會在那之前,將她想要的數目造出來,並送到前線。

此時離約定的日期僅剩下三日,而下次補給,在五日之後。

所以常歲寧斷定,此次的補給中,定有她需要的東西。

秋冬之際,天色暗得更早一些,尤其今日天氣陰沉,黑夜必會更早降臨。

漸漸暗下的天色提醒著倭軍,他們已經血戰了一整日,但卻不曾往前行進半步,反而傷亡慘重,遠超過盛軍!

盛軍所列那些軍陣,通常以船體機關及手中兵械輔之,以致他們根本無從近身,隻能受製被困。

至此,已戰疲且沒了耐心的倭軍將領,開始出麵請求藤原麻呂,暫時後撤休整,再重新製定進攻計劃。

午後,藤原麻呂為震懾那些內訌的勢力,下令斬殺了近十名將領,才勉強維持住了局麵。

此刻眼見天色將暗,聽著下屬想要後撤休整的提議,藤原麻呂眼中閃過不甘之色。

他不甘就此退去,但又不得不認真考量權衡。

但很快,一個突發的狀況,卻免去了他的不甘與考量——

他縱然想答應就此撤去休整,卻也已經來不及了。

誠意補更,明天也儘量再補一些,晚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