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67

8個月前 作者: 作家DoFINz
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67

第四篇-三國演義話梟雄

稱霸一方有英名2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袁本初大義來主盟-袁紹2)

1、廢漢帝陳留為皇一節。且說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袁紹手提寶劍,辭彆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

2、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齎密書來見王允。書略曰: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拔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羅貫中寫出了,袁紹懷報國之心,誓除國賊。亦當世之英雄也。

3、發矯詔諸鎮應曹公一節。曹操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集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諸路軍馬,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共十八路諸侯,投洛陽來。

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

次日築台三層,眾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盟誓。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眾扶紹升帳而坐。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尊守,勿得違犯。”

眾皆曰:“惟命是聽。”

羅貫中寫出了,袁紹秉一時之大義,被推為盟主,歃血為盟,大義凜然,亦英雄之氣也。

4、匿玉璽孫堅背約一節。孫堅井中打撈出傳國玉璽,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誰想數中一軍,是袁紹鄉人,欲假此為進身之計,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紹與之賞賜,暗留軍中。

次日,孫堅來辭袁紹曰:“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彆公。”

紹笑曰:“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

堅失色曰:“此言何來?”

紹曰:“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複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

堅曰:“玉璽何由在吾處?”

紹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禍。”

堅指天為誓曰:“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眾諸侯曰:“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之。”

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

5、次日,人報曹操追董卓,大敗而回。紹令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操解悶。飲宴間,操大義對諸侯,紹等無言可對。

既而席散,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

公孫瓚謂玄德、關、張曰:“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吾等且歸。”

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羅貫中寫出了,袁紹仗義勇之氣,討除國賊,集十八路諸侯,為盟主,歃血為盟,信誓旦旦,亦英雄之舉也。

然國賊逃而不追,聞玉璽欲強占,至使聯軍,樹倒猢猻散,功敗垂成。袁紹之格局,可見一斑。見小利而忘大義,斤斤計較,無能為也,隻能稱霸一方,為當世之梟雄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