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鮮卑:北海

7個月前 作者: 道士仗劍行
第300章 鮮卑:北海

第300章 鮮卑:北海

夏季的北海,波濤蕩漾,處處都是“生機”,當然,對於那些漁民來說,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而在北海的西南側,有一個專門收購魚子的工廠,這家工場的麵積不算太大,是整個山城幾十家魚子醬工廠其中之一。

北海魚子醬,或者說是山城魚子醬,在如今的漢國,還是遠東,都是很有名,每年出口高達六百萬華元,算是整個山城,最大的支柱產業。

要知道整個山城一年的產值也才兩千四百萬,一個魚子醬占了四分之一,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產業有多大。

雖然這個所謂的魚子醬產業,在漢國眾多企業中,都屬於不入流的水平,但在人口規模也不過四十萬人的山城,卻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產業,是當地人的飯碗。

在如今的漢國,北海魚子醬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優良的口感,一直占據魚子醬領域的高端市場。

甚至因為地理相近的原因,當地的魚子醬還能夠賣到相鄰的朝鮮,甚至走私到清國市場。

不要以為清國敵視漢國,就不買漢國的產品,恰恰相反,漢國在遠東的第一大出口國,事實上不是日本,而是真正具有“血脈”聯係的大清國。

就像清國一個叫南秋北的地方文人在自己的南方遊記中所寫:

“行至廣州,街市所販洋貨,尤以美洲貨為先,何為美洲貨,漢貨也,朝廷嚴令漢貨入境,然,地方上置若罔聞,漠然視之-——”

“後受友人,入廣州滿城,滿城中,大小商鋪,皆是以漢貨為主,問商家,可為漢國貨,商販目光躲閃,後言:此美洲貨,美洲大,有美利堅國,非漢貨!!”

“滿城駐防將軍邀請晚宴,府內多是西洋奇貨,有自鳴鐘,西式彩畫,又有小兒所騎自行車,將軍夫人更戴漢國手表-——廊下所抽之煙,皆是漢國香煙——”

“隨座師跑地方督撫十數,儘是漢貨,雖以美洲貨遮掩,但可見漢貨入侵之凶蠻!!”

這篇小記雖然後來在出版的時候被南秋北刪減,但未刪減版依舊通過朋友之手,私下流傳。

從這就可以看出漢國貨在清國的吸引力,哪怕是那些自稱“奴才”八旗,也是嘴上說要效忠大清,背後依然以用漢貨為榮。

事實上,漢國貨在神州流通,不是什麼常事,而是自從漢國工業崛起後,就有的事情。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文化相同,以往神州各地不是沒有西洋產品,但為什麼都占不了主流,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

文化的隔閡,是雙方最大的差距,漢國貨上麵都有漢字,稍微複雜一點,都有漢字說明書,甚至就連如今在神州賣到的最好的“漢火”,其實本質上都是文化,一個大大的“火”字,再傻的人都知道這玩意到底是什麼,更不用說是其他產品。【漢火其實就是火柴,也就是後來洋火的平替,價格低廉,份量足,很適合神州地區】

而如果再加上移民漢國,托人從漢國往家鄉寄的“特產”,那就讓漢貨的影響力更大了。

【因為漢國的需求,神州很多地方,都有那種專門押送漢國貨和洋貨的馬幫,專門負責把漢國人寄回來的東西運到家,最早因為價格較高,漢國很多人都是托同鄉攜帶,後來隨著規模擴大,以及漢國的有效乾預,竟然通過商路發展出一個遍布神州南方數省的快遞業務,因為有當地大人物參股,以及地方老虎分潤,倒是發展的很紅火】

而北海魚子醬,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渠道,進入的清國市場。

山城最大的產業,其實不是魚子醬這種“高端”貨,更多都還是以采礦為主的加工業。

整個北海地區礦產豐富,大大小小,適宜開發的礦產有很多,也因為這樣,在整個大北海地區,也被叫做礦區,山城也被稱為“礦城”。

整個北海地區,用鮮卑都督趙龍勝的話講就是:

“此地有山,有地,更有數不儘的礦產,唯一的麻煩就是基礎設施太落後,天氣太冷!!”

是的,雖然從整個鮮卑地區的角度上看,北海地區算是比較“溫暖”的區域,但是因為地理的原因,哪怕再暖,也不可能暖到哪裡去,所謂的暖,隻不過是和勘察加,鮮卑內陸相比罷了,冬天來了,有時候甚至連北海也有一部分要結冰。

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然,再困難,還能有勘察家,有楚科奇困難??

再加上其他地方的“不中用”,北海地區就成了鮮卑發展的核心,甚至是核心中的核心。

…………

噠噠噠!!

機器轟鳴的聲音傳來,吊機將一塊捆綁著粗繩的“不平整”,巨大石塊,吊了起來。

周圍圍著一群當地的土人,他們正在“跪地祈禱”,大力神的偉大,以及“漢人”的神奇。

而在另一側,一群朝鮮勞工正拿著鐵鍬杵在一旁,靜靜的看著這個“稀鬆平常”的小事。

轟!!

巨石被扔到了固定好的廢石區,剛剛堵住山口的巨石被挪開後,幾名爆破隊成員,拿著炸藥管和引線,準備繼續爆破剩下的路段。

“一二三!!”

“起爆!!”

隨著爆破隊長的一聲令下,一道好似“開天”般的巨響在山口響起,又是一陣“嘩啦啦”的聲響傳來,響了約莫幾分鐘才停止。

對麵的土人看到這一幕,更加興奮的吟唱起大力神之歌。

幾十名朝鮮勞工,鑽進山口,拿著斑駁的鐵鍬,一遍遍的將石塊泥土鏟了出來。

過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鐘,一束從對麵射過來的光線與另一頭相連,光線的碰撞“不易察覺”。

但也宣告著第一零六號山洞爆破的成功,接下來就是填充以及固定,乃至對山洞的“裝修”了。

戴著鐵盔的邵阿超,穿著通體全黑的工服,走在工地上,路過的日朝勞工,都會喊他一句:

“邵工!!”

而邵阿超通常都會點點頭,表示回應。

“砰砰!!”

“進來……”

當邵阿超拿著施工圖進來的時候,工程隊的羅老板還在和一名鮮卑當地官員交談“施工”。

邵阿超很知趣的坐在一旁的沙發上,不時能夠聽到“價錢”“時間”,以及最後的“客氣”。

而當人走後,邵阿超才拿著那份施工圖到了羅老板的麵前,詳細都介紹他連夜趕製的施工圖。

“您看,按照上麵的要求,我們最少要向前再修五十公裡,這五十公裡,如果選擇在這一塊繞路,完全可以省去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資金……”

“甚至我們還可以……”

邵阿超不斷的對羅老板講述他的“省錢”計劃,講的滔滔不絕。

而羅老板則是“恩”了一聲,就把那份計劃丟到了一邊,直接就是一句:

“路繞了,咱們的工程款,是不是也要退了??”

“老板,這……”

“行了,你還是把那些道路設計,以及橋梁的那些弄好,至於說繞不繞路,這和你沒有關係……”

當邵阿超“失落”的走出辦公室的時候,看了看卷著烏雲的天空,失落的問了一句:

“朝廷的錢,就這麼好用??”

隨後便繼續忙活那些“邊邊角角”的事了,畢竟他也是要吃飯的。

………………………………………

山城,一座在整個漢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當然,這裡指的是麵積,而不是人口。

因為按照目前山城的人口統計,全城人口大概是十二萬三千五百人,哪怕算上流動人口,也不超過十六萬人,在如今的漢國,算是一座中等級彆的城市。

而與人口不相匹配的就是麵積,整個山城,占地麵積超過四百平方公裡而目前漢國西京的主城區,也才二百平方公裡左右。

要知道西京可是有百萬人口,山城才多少!!

之所以麵積會這麼大,主要原因就是防禦。

整個山城從一開始的設計目的,就是抱著鮮卑前線碉堡淪陷,或者戰爭爆發,需要運兵屯糧而設計的。

山城外圍是大片互相聯通的碉堡,暗哨,以上層運兵道,乃至下層的運兵道。

甚至還有單獨的糧道,可謂十分“豐富”。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火力點,這些火力點,大部分處於俯視的位置,方便打擊外圍開闊地帶的敵軍。

在某些地區,還設立相互抵角的射擊角,形成特殊的三角火力。

從外城的布局看,這哪裡是城防,根本就是一座巨大的要塞。

而內城又分為幾個區域,除了中間的大街,乃至商業區,左邊的是居民區,右邊則是辦公的地方。

說是辦公,實際就是一個大號的倉庫,裡麵儲存了大量武器彈藥,以及糧食,凍肉。

一切的一切都更像一座巨大的兵庫,糧庫,而不是辦公的地點。

整個山城,就像一座充滿軍事風格的城市,甚至在修建之初,就連居民區,都要進行軍事化改造,隻不過後來被放棄了。

放棄的原因也很簡單,你願意住兵營,自己家當炮塔嗎??

哪怕是如此,山城也是漢國有史以來修的最“變態”的一座城市,甚至就連漢美邊境的壽春都沒有這樣瘋狂。

畢竟漢美兩國邊境綿延上千裡,中間都有一塊開闊地帶,在哪打不是打,不一定非要在壽春死磕。

但是山城,或者說北海地區就不一樣了,這裡人煙稀少,遠離漢國的主要核心區域,再加上地處鮮卑地區最適宜是少數區域,有耕地,有糧食,甚至可以搞重工業,天生就是重鎮。

(後世伊爾庫茲克地區,也是整個俄國遠東,工業最好的地區)

這樣的重鎮,一旦打起仗來,就是“眾矢之的”,是戰場的核心。

甚至就連周邊地區發生戰爭,都需要靠著北海道財力物力,甚至是人力去救援,此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也是因為北海地區的需要性,在去年底,鮮卑都督府上報內閣,請求設立北海行署,統領整個北海地區。

目前這個北海行署已經被內閣審議通過,最近剛剛在山城設立。

整個北海行署,主要是負責北海地區的發展以及物資的調配,甚至包括一部分民事權利。

其成立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將鮮卑都督府從繁雜的北海事物中脫離出來,用於鮮卑的其他地方。

…………

一棟剛剛立起沒一個月的大樓上,掛著“北海行署”的招牌,過路的行人路過的時候,都要抬頭看上幾眼。

而在這棟四層大樓的內部,其實也沒有外麵的那些人想象的那麼忙,畢竟北海行署最近管理的很多內容,就是和基建有關。

而基建工程,除了招標,以及審核圖紙時期比較忙,多數時候,都是在“開會”中度過。

雖然這種開會文化,在漢國遭到很多人抨擊,諸如“怠政”“浪費時間”等不好聽的詞,都和開會相連。

但這就是“秩序”的一部分,哪怕是號稱高效的調查局,日常也是要開會的。

而今天,恰恰又是開會的日子。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吸取當初建城的教訓,將整個北海地區重新劃分,目前這種華蠻雜居的日子,一定要結束!!”

會上,負責民事的官員,大談他對目前北海地區“民事”的反感。

周圍的人紛紛附和。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著!!

目前整個北海地區,因為那些土著部落,經常會出現一種文明和野蠻並存的感覺。

甚至在修路的時候,還會有當地土著部落出來阻止,美其名曰“神靈”!!

對於當地土著的“迷信”,北海行署內部有不少人是十分反感的,如此,有關華土分離的政策就被提了出來。

對於這樣的情況,實際就連北海行署的署長高占長也是很“煩躁”的。

畢竟上麵給的命令,是安撫土著,教化為主,這要是分離了,到時候打起仗來,還能用這些土人嗎??

所以對於會上那些“反對聲”,他就說了一句:

“土著,雖有頑疾,但畢竟也算我大漢治下之民,還是要以撫為上,用強,恐失人心!!”

對於這種近乎“和稀泥”的說法,底下的人自然不同意,如此,新的一輪爭論頓起。

高占長看著“不可開交”的兩派人,歎了口氣。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也隻能以一句“奏請都督大人”,結束了這場沒有任何“結果”的會議。

回到辦公室,高長興想起剛剛所發生的事情,臉色瞬間“垮”了下來。

這樣的事情,他已經遇到了幾次了,但終究很難完全解決。

本地土著因為漁獵習俗,很多都是山林野人,想要教化,怕是艱難。

雖然已經組織人手去“教授”他們耕種,但畢竟需要時間,再加上當地部落多居住在深山老林,那就更加大了雙方的隔閡。

當初俄國人在此地,也隻是築城,根本沒有深入內陸的想法。

但是漢國不同,漢國的統治模式和俄國人那種近乎“殖民地”的粗礦統治大相徑庭。

在漢國的戰略中,鮮卑地區,是未來乾涉亞歐大陸最重要的抓手,其地位,甚至比蘭芳還高,要不然也不會設立都督,而不是蘭芳那樣的總督。

但是此地又十分複雜,寒冷的天氣,廣闊的麵積,以及“茹毛飲血”的生活,鍛煉出了數十上百個土著民族。

想很快同化這些遍布各地的土著,談何容易。

而如今,剛剛開始沒幾年,華土矛盾就已經凸現。

高長占沒有辦法,也隻能寫了份公文向都督府求助。

而都督府那邊倒是有一個計劃,隻不過這種事情太大,他們做不了主,最後也隻能打回漢國本土。

………

劉鵬如往常一樣批閱的各地送來的奏折,當翻到有關鮮卑地區的奏折的時候,他都會多看幾眼,今天也不例外。

嘩啦!!

一份奏折在劉鵬的大手上攤開,露出了工整的文字:

“北海行署報,土人蠻荒,不通教化,華土雜處,以生嫌隙……”

“故臣懇請將鮮卑土著,悉數轉為軍戶,分土置地,習漢文,曆代為兵,當地部落頭人可加封土爵,以安其心……”

“土軍若立,一可充實兵員,二可緩解矛盾,三可分化當地部族族老統治,假以時日,十數年後,鮮卑之地,可提數十萬軍,入西西伯利亞,直抵中亞!!”

看著手中趙龍勝寫的有關將鮮卑土著通通化為軍戶,給部落頭人封爵削權的做法,劉鵬望了很久,最後在下方“畫”了個“準”。

而當劉鵬允許的旨意來到鮮卑後,鮮卑都督府和北海行署,也就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土軍。

一時間,整個鮮卑地,二百萬土著,都被在官方層麵打上了“軍戶”的標簽,哪怕是那些躲在“深山老林”的土人,也被冠以“土兵”的稱呼。

而對於那些部落族長,族老們來說,一頂所謂的鮮卑公士的帽子,從天而降,扣在了他們頭上。

然後再他們的“歡迎”下,失去了權利。

至於有沒有“流血”,那就不知道了,最起碼鮮卑的曆史中記載的都是“歡天喜地”“以迎聖恩”“皇恩浩蕩”!!

月票,打賞,衝衝衝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