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陸軍全麵整編

7個月前 作者: 道士仗劍行
第344章 陸軍全麵整編

第344章 陸軍全麵整編

教導師師部,董子秦正在編纂有關漢國陸軍整改的計劃書。

對於能夠拿到這樣一個“艱巨而又偉大”的任務。董子秦實際是很忐忑的,並不像外麵的那些人說的“春風得意馬蹄急”。

而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態,雖然當初讓他創建教導室的時候,就有這個可能,當時還抱著一種乾就乾,誰怕誰的想法,但真的讓他搞的時候,董子秦又有些退縮,畢竟這種事乾好了,可以被人叫一聲“董師爺”,乾不好,那就是“董莫人”,沒準還要提前脫下這身軍裝。

看著窗外的那顆荔枝樹,因為夏季的原因,上麵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董子秦看的心癢癢的,招呼警衛員,摘了盆過來,洗也不洗,直接撥開就吃。

嘴裡嚼著荔枝,眼睛卻一直放在那些這幾個月編寫的文件上,每看到一處覺得合適的,就用紅色鋼筆,畫上圈。

一直畫到一盆荔枝吃完,董子秦才慢慢的放下筆,重新的整理起有關“改編”的文件。

幾天後,一份有關陸軍改變的文件,在陸軍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蓋因那個董子秦提出的“重改師團製計劃”。

要知道在幾年前,現在的陸軍部長陶望就曾經以師團製不適合戰爭需求,將之改為軍旅製,也就是目前的軍區製。

但現在的董子秦的這份師團製度算是徹底的開了倒車,引起了漢國陸軍內部很大的爭議,算是董子秦這個人小火了一把。

隻不過在多數人看來,董子秦最後肯定會碰壁,甚至有一部分看董子秦不順眼的人已經開始期待董子秦的倒黴,以及他被拿下後,教導室的主將入選了。

但很可惜,在陶望召見董子秦之後,就宣布“全軍認真研究師團製”。

沒有這個,再好的軍隊,再好的火力配比都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八十五毫米迫擊炮同樣能夠勝任這個工作,但在分秒必爭的快速攻防戰中,速度,時間,就是決定戰爭走向,最大的因素,甚至沒有之一。

主要由兩個通訊組組成,負責和下方的各單位保持聯係,最後將情報彙總到通決策和參謀兩個部。

話雖然簡短,但卻可以看出可以看出董子秦對於這個團級指揮部的“期望”有多大。

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炸前方是火力點,稍微大一點的工事,都得向後方呼叫火力支援,以至於有人嘲諷這種炮是飛行版手榴彈,狗都不用的東西。

畢竟在通訊不便的時代,一個指揮官,一個將軍,哪怕他有一萬人,他也隻能指揮到團,至於營,那得靠下方的團長。

最早的時候,對於無線電報的運用,陸軍的想法是將之配備到團,甚至認為配備到營,都是一種浪費,在這些人的眼中,最基層的士兵,往往是沒有機會接受指揮的,或者說,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聽從已經做好的命令,這也是這個時代陸軍的“習慣”,或者說是必然。

對於團級部的建設,董子秦就曾在給陶望的報告中寫道:

一個團除了這些基本的單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團部。

一個團級火炮營,總共裝備九門這樣的七十五毫米火炮,是漢國陸軍的中流砥柱。

如果說,擲彈筒和機槍下放是董子秦在火力戰術上的改良,那麼在每個隊配備一個電報班,就是一個巨大的“變革”。

這些人雖然有些落伍,但不可否認,他們是大炮時代,最好的指揮官,甚至對於炮火都運用,哪怕是拿破侖複生,也不可能和他們相提並論,這不是“誇耀”,而是事實,畢竟雙方幾乎差了一個時代。

如果說通訊,機槍是董子秦的老本行,那麼對於團級炮火的建設,就是那些老將的專屬。

這種長時間的指揮經驗也就導致了漢國一部分指揮官對於最新科技應用的脫節,就像董子秦在和陶望彙報的時候說的:

“我們有些將軍,校官,他們雖然是高級軍官,但他們就像中古時代的披甲將軍,滿腦子都是帶軍衝鋒的想法。”

但在劉鵬的心中,它卻是整個步兵作戰體係中,和機槍一樣,不可或缺的一環。

漢國的甲種師總共擁有六個團,其中四個是主力的步兵團,以及一個騎兵團,剩下一個則是炮兵團。

相比於那個還要架設炮陣,瞄半天位置的八十五毫米迫擊炮,這種被稱為“手炮”的四十毫米擲彈筒,簡直就是步兵在運動戰中遇到機槍最好的“手段”。

步兵營又分為四個步兵隊,以及一個炮兵隊,相比於原來步兵隊,一百到一百二十人不等的規格,甲種師的一個步兵隊將人數從最高的一百二十人,增加到一百五十人。

而龍武二十年的六月九日,注定是一個載入漢國軍事史的一天。

漢國的團級火力,除了各營的迫擊炮擲彈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將原來的五十五毫米炮,換成了七十五毫米的山炮。

整個團部被分為四個部門,第一個就是以團長,兩個副團長為首的決策部。

第三個則是後勤,最初的時候,後勤是單獨列出來,但在軍改後,後勤被整合到後方,所以這個後勤,主要是統計本部人馬的消耗,以及傷亡,乃至接收給養彈藥。

第二個就是負責製定作戰計劃的參謀部,這部分是最重要的,甚至就連參謀都分為了畫圖參謀,計劃參謀,執行參謀。

其中增加的主要是機槍手和通訊兵,是的,按照董子秦的要求,機槍重新得到了下發,雖然目前每隊隻有一門二十式水冷式機槍,但對於漢國陸軍基層火力來說,已經是巨大的提升。

雖然還達不到後世“七五小姐”的恐怖射速,但每分鐘七發的水平,依舊刷新了這個時空,最高的火炮記錄。

至於那個炮兵隊,其實就是一個迫擊炮隊,整個隊擁有四門八十五毫米迫擊炮,以及二十名炮手,以及十人的輜重兵。

步兵團又下轄四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和師部。

至於一直吵吵的迫擊炮下方倒是沒有,等來的反而是最新研製出來的四十毫米擲彈筒。

第四個,其實就是董子秦心心念念的“通訊”。

這種擲彈筒製作簡單,射程近,比沉重的迫擊炮要簡單多了,基本兩個人就能夠操縱,每個班基本都有一個。

這種山炮,屬於七十五毫米這個係列第三代產品,算是漢國眾多火炮中的常青樹。

“團者,中堅也,乃一軍之魂,非同小可!!”

根據漢國陸軍部下發的通知,整個漢國陸軍,將被改編,以及擴編為十個甲種師,二十個乙等師,以及三十個架子師,也被叫做丙等師。

畢竟按照美國的工業實力,機槍在戰爭初期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後期,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提前防一手,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什麼意思,再簡單不過了。

其中甲種師是核心中等核心,被董子秦譽為“長矛”。

(同時期的美國是五發)

對於這種將電報機下放到隊一級的想法,陶望基本是同意的,畢竟他當初就是從隊一級出來的,他深刻的明白“炮火一定要按照前方的要求布置”這個道理。

既然是長矛,那麼人數上肯定不少,畢竟雖然戰爭已經到了不再以數量取勝的時代,但是在武器差不多的時候,人數往往就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推手。

而在幾天後,宮裡傳來的消息也表明皇帝對於董子秦的改編方案很滿意,甚至讚許他為“乾將”。

整個團級編製,環環相扣,無論從指揮還是火力,都達到了董子秦所說的平衡。

雖然某些老派軍官,認為團級火炮隻有九門,火力不夠,認為董子秦“氣勢”短了。

但在董子秦看來,在一場戰役中,最重要的是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其他的都是“輔助”。

尤其是在未來的北美大戰中,很難出現團一級火炮之間的單獨對抗,所以削減團級,增加師級,就成了主要目標。

而削減團級的火力配置,增加靈活度,也更有利於行軍和運動戰。

而漢國的一個甲種師的炮兵團共下轄三個炮兵營,以及一個輜重營。

三個炮兵營中的兩個是由一百零五毫米火炮組成的榴彈速射營,剩下一個則是一百五十五毫米的重錘。

每個營下轄十二門火炮,一個團共三十六門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從質量和數量上,甚至還要高於目前美軍的二十四門。

(戰時美軍會增加火炮數量)

而輜重營則是一個擁有自衛反擊能力的混成營,雖然火力要比一般的步兵營要小,但是卻擁有了炮兵最重要的保護。

畢竟一旦有敵軍步兵靠近或滲透,一個沒有防禦,以及還手能力的炮兵,就是對方步兵的活靶子。

這也是為什麼要加強輜重兵的原因,而且還一個好處,那就是這些加強步戰能力的輜重兵,在必要的時候,還能去填戰線,補充消耗,用董子秦的話說就是“一舉兩得”。

炮兵之外就是騎兵,對於騎兵,其實漢國陸軍是很重視的,畢竟哪怕機槍這種“騎兵克星”已經出現,但騎兵的地位,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折扣,究其原因,還是北美的地形。

整個北美,基本就是呈現西高東低的地理特征。

而中部則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這樣的地理環境,一旦過了西海岸的那些山穀地峽,那就是一馬平川,這也就意味著騎兵的衝鋒“能力”將達到鼎峰。

在一片荒野上,最恐怖不是帶著機槍的步兵,畢竟步兵再多,能夠守住多少地方,一旦戰爭打起來,抽調的往往就是守軍。

而一旦後方薄弱,就是騎兵的機會,這一點,無論是漢國陸軍還是美國陸軍,都很明白。

所以對於騎兵的建設,就成了雙方都要重視的首要目標。

一個師屬的騎兵團,一共擁有一千五百名騎兵,以及四千五百匹戰馬,遵守著三馬一人的行軍原則。

這一次董子秦對於騎兵的修改,實際不算太大,其中主要就是增加了機槍。

當董子秦來到馬場,看著那些背著槍,練習劈砍的騎兵時,腦子裡瞬間冒出了機槍之下,眾生平等的場麵。

如果在騎兵戰爭中,一方擁有機槍,一方沒有,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每個騎兵團都增加了四門拖拽式機槍馬車,負責在戰時打運動戰。

對於這個機槍馬車,了解“戰車研製計劃”的董子秦將之稱呼為“血肉戰車”。

除了騎兵以外,就是整個戰爭中的第一級作戰指揮係統,“師部”。

對於師部,董子秦的評價則是:“師者,國之柱石,古人用師旅稱軍,不可不重!!”

師部也同樣分為幾個部門,其中決策其實和團級一樣,最大的不同,出現在參謀部上。

整個師部擁有幾十名不同等級的參謀,最高的參謀長,甚至由準將擔任,可見其中的份量有多重。

整個參謀部,擁有對全局的指揮,調兵遣將的權利,唯一不同的則是需要師長或者副師長的簽字,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

除此之外就是比團一級更多的通訊指揮部。

光電台據說就要配備至少三十個,隨時隨地收到任何一個方向的電報,甚至可以直達營級。

雖然被某些人斥責為“越級指揮”,但卻受到了基層部隊的廣泛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力”。

眾所周知,漢國團一級的火力,是有所削弱的,如此,在某些地方,團級的火力就可能出現夠不上,夠上了又打不贏的情況發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征求師級火力支援,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而對於什麼樣的部隊能夠爭取火力支援呢??

董子秦認為,應該是營,而不是某些“微操大師”說的隊。

因為按照真實戰場上的情況,營一級往往是殺的最慘的,隊反而不是,因為隊是跟著營走,在大規模戰爭中,很難出現一個隊,一個隊,添油加醋的戰術,除非那個指揮官腦子有病,要不然不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所以讓營一級能夠分配到師一級的火力,就是董子秦對於漢國火炮指揮體係動的最大的刀。

雖然被某些炮兵罵做“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但卻被很多步兵軍官所支持。

因為大家都是從下麵上來的,知道前線的苦,很多戰爭中,手裡稍微有點力量,就贏了,但偏偏沒有,想要呼叫,還要一級一級的請示,請示到了,戰機也延誤了。

這對於整個戰爭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對於某個戰場,某個營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雖然董子秦的行為是大膽的,但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漢國的一個甲等師,步兵團是三千人,四個也就是一萬兩千人,騎兵團一千五百人,炮兵團加上輜重,也有兩千多,算上師部的四百多號人。

一個甲等師的總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算是漢國陸軍真正的壓艙石,戰略支柱。

而乙等師則和甲等不一樣,一個乙等師,又被分為步兵師,騎兵師。

其中步兵師共有九千人,分為三個團和一個炮兵團,師部。

相比於甲等團的三千人,削減到了兩千五百人。

騎兵師則擁有四千名騎兵,算是一種高配版的騎兵團。

相比於甲等師的騎兵團,騎兵師的騎兵,隻有兩匹戰馬,削減了一匹。

機槍的數量占比也沒有那麼高,主要是用來輔助。

雖然實力相差很大,但架不住數量多啊,漢國三十個乙等師中有是這樣的騎兵師,總共擁有四萬名職業騎兵,是真正的機動力量。

剩下的則是二十個乙等步兵師。

至於再多剩下的三十個架子師,也就是丙等師,那就真是“空架子”了。

對於丙等師的要求,董子秦就一點,那就是“輕便和合適”。

這從該師的架構就可以看出,整個丙等師擁有一個師部,三個團部,以及一個通訊小組。

除此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

不,還是有一些人的,一個團大概能有三百多號人,也就說這麼一個師的總人數加起來,堪堪超過一千人。

三十個加起來,也才三萬人,相當於兩個甲等師。

至於這種師的主要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戰時的擴編。

在戰爭時期前,保留基本的建製,方便補充新兵後,能夠快速的運轉起來,不至於手忙腳亂。

整個漢國陸軍,十個甲等師,一共十六萬人,三十個乙等師中步兵師十八萬,騎兵四萬,架子師三十個,三萬人。

如果再算上後麵的指揮人員,以及後方的文職人員,總人數將超過四十二萬人。

這個數字,其實不算太多,但花費卻不少,這也是為什麼初步整編結束後,陸軍就開始到處要經費,實在是太費錢了。

而這還是明麵上的,戰時一但動員起來,用陶望的話說:

“一個月內翻個倍,一個半月過百萬!!”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