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戰後的日本

6個月前 作者: 道士仗劍行
第464章 戰後的日本

第464章 戰後的日本

日本王國,橫濱港——

十幾艘打著漢國旗號的商船正在緩緩靠港,港口內擠滿了前來迎接的人群,這些人大多數以老人和女人為主,其中很多女人多數還抱著孩子。

“三郎,三郎——”

“三郎君!!”

船頭上,穿著一身漢式灰色中校軍裝的竹三郎身邊圍繞著一群托關係,討好的人群,正當他“為難”的時候,碼頭上的幾句熟悉的日語呼喊聲,打斷了他應付的節奏。

“田野君!!”

當看到碼頭上那個戴著灰色工帽,身材瘦小的年輕人時,竹三郎回應的語氣是他這段時以來最激動的時刻。

當船靠岸的之後,竹三郎拎著包,就跳下了商船的甲板,直接“砰”的一聲落在碼頭的水泥地上,因為軍用皮鞋結實的緣故,發出的聲音也更加引人注目。

“三郎君,你這是??”

田野拓看著眼前這個穿著和那些剛剛下船士兵不一樣顏色,但更加精神帥氣的竹三郎,整個人的表情就像是幾年前剛剛來到橫濱,第一次去百貨大樓時的摸樣。

“怎麼,田野君難道認為我的禮數不夠周到嗎??”

“三郎,你怎麼穿這個衣服啊??”

“納尼-——”

“哦,咳咳!!”

田野拓在這麼多人時候,有些不好意思解釋他為什麼會進入到宏光製造這樣的漢式企業,隻能將話題引到竹三郎身上的那身“皮”,而且如果他田野拓沒有看錯,這身衣服是他當初在漢國街上看到過的,當時那些摟著美女的漢國軍官就是穿著這種衣服。

說著,從兜裡掏出一份用紅色紙袋包裹的紅包雙手遞到了一臉“慌亂”的田野拓麵前,整個人看起來極為尊重對方。

這種人力車主要是靠單純的人力驅動,與漢國很多地方的三輪出租車,有很大的區彆。

竹三郎摟住如今比他小一個頭的田野拓,拉著“尷尬”的對方,走進了路邊的一輛人力車。

竹三郎看向田野拓的表情充滿了玩味,甚至還特意當著對方的麵,正了正頭上的巨龍徽章大簷帽,表情堅定的說:“感謝田野君昔日在橫屏的照顧,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田野拓看著眼前這個穿著他鋥亮皮鞋,因為皮鞋增高的原因,比他高一個頭,穿著筆挺灰色軍裝,給他敬禮的竹三郎,整個人就像是一種見到“神仙”的感覺,以至於他說起話來都有些哆嗦,整個人都一種“天變了”的感覺。

可能是害羞也可能覺得當眾拆紅包,有些不尊重竹三郎,田野拓隻能將這份紅包,牢牢的抓在手中,最後怕丟,又在竹三郎嬉笑的目光中,羞恥的塞進“下方的內袋”。

盯著田野拓身上的工服,以及上麵的“宏光製造”的標誌,竹三郎笑著揶揄道。

這些人因為剛剛進城,兜裡的錢也不夠,進入當地的工廠,因為工齡的原因,起步的薪資也不會太高,而且很多人在農村大多數都已經結婚生子,家裡正需要用錢,所以從事這種雖然勞累,但收入豐厚的人力車工作,就成了多數人的首選。

“馬薩卡——”

【漢國街其實不是一個單純的國家名詞,僅僅是一些在日漢人的聚集地,因為都是以街道為主要存在形式,這種街道也被稱為漢國街,在漢國街內,基本使用漢國本土商品,且因為價格原因,常常有日本人來此地光顧,久而久之,在日本人心中,這裡也就成為了很多日本人最接近漢國的地方,類似田野拓這樣的鄉下年輕人,對於漢國街雖然不如那些城裡人那麼狂熱,但是也基本將此地看作一種很高檔的地方。】

“額……”,看著眼前的紅包,田野拓整個人都呆住了,甚至就連說話都開始不利索了,最後還是在竹三郎的“再三”要求下,才接過了這封象征他們情誼的紅包。

這些從事人力車的日本人,多數都是橫濱附近,以及偏遠地區的農民。

竹三郎聽到他田野詢問起有關軍裝的來曆,假裝咳嗽了幾下,整個人比剛剛嚴肅多了,在田野拓震驚的眼神中說:“大漢帝國零號師第三步兵團團長竹三郎向您敬上!!”

竹三郎看著前方肩頭搭著灰色毛巾的車夫,對方的“噓噓”聲不斷的衝擊著他的回憶。

“走,帶你吃好的!!”

“田野君,你看起來要比原來要好很多啊——”

就在他參加戰爭之前,他也曾因為剛剛進城,以及後來的經濟問題,選擇趕人力車,當一名“正常日本鄉下人”。

但是乾了之後才知道,這玩意怎麼簡直就不是人乾的,累也就算了,還有人到站後,出爾反爾,本來三毛的車費已經夠便宜了,這個家夥還要砍,最狠的一次,全城遊,走了幾十裡路,兩日元的車費,對方硬生生砍到了一塊。

(日元和華元的兌換比是一直都很穩定的二比一)

自那日之後,竹三郎就對人力車夫這個行業失去了信心,剛剛好那個時候幕府招兵,為了三百華元,他也就豁出去了。

人力車的輪胎“嘩啦”聲,不斷的在耳邊響起,車上的竹三不斷的聽著身旁田野拓的嘮叨。

“我剛剛進去的時候,那個時候隻有四日元一個月,要不是包了午餐,我都不知道我該怎麼活下來……”

“工廠的女工長的都不怎麼樣,是啊,長的好看的,怎麼會來這裡,早就被那些有錢公子哥泡走了!!”

“我現在是三級工,等升到二級,一個月就有十塊了,這樣家裡就會過的好一些了!!”

“唉,這個月家裡又打電報給我,說蘭子要生了,需要買補品和產費,錢不夠,說要十五塊日元,我這幾個月好不容易容易存在三十幾塊錢,又要去掉一半了!!”

“我和你說,我們工廠來了一個漢國工程師,已經四十多歲了,竟然還有那麼多小女生追著他跑,也是,畢竟他是漢國人啊,有錢啊!!”

“唉,我要是漢國人就好了!!”

田野拓感歎了一大堆,隨後詢問竹三郎:“三郎君,聽說參軍可以變成漢國人,你是漢國人嗎??”

“是啊!!”

“啊……”

“吱吱……”

前方的人力車和車上的田野拓同時停了下來。

看著張大嘴巴的田野拓,以及那個一直偷聽的車夫,竹三郎隻是用平時對待下屬的語氣說:

“繼續拉車,不該管的不要管!!”

“你的,明白!!”

“嗨,嗨!!”

好似條件反射一樣,滿頭大汗的車夫對著竹三郎鞠了一躬,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就繼續拉起停下來的人力車,快速的朝著目的地前進。

而在車上的田野拓,則是不斷的將目光瞥向身邊那個“帥氣無比”的竹三郎,看著看著,他就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當初能和這樣的“英雄”共事,是他一輩子的榮耀,到老都可以吹噓的那種。

人力車不斷的穿梭在橫濱的大街小巷,就像電影中的畫麵一樣,竹三郎看著街道上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店麵,緩緩的從兜裡掏出一包“北海”,藍色的包裝上麵用小篆寫著北北海二字,一頭跳躍的海豚,讓這包煙的價值增長了至少兩倍。

“啊……”,看著遞過來的香煙,沒有準備的田野拓慌亂的接過了這根藍麵外衣的短煙,這種煙他隻在工廠老板那見過幾次,當時還在想,抽這種煙是什麼樣的感覺,現在煙就來了。

“啪”,田野拓小心的護著這個價值不菲的鍍銀打火機中火苗,最後被竹三郎一句“防風的”,給弄的不知所措。

小心翼翼的抽著這根一看就很值錢的香煙,感受著其中“空靈”的感覺,田野拓的大腦已經宕機了。

而身邊的竹三郎則是夾著香煙,不斷的觀察著橫濱城的變化。

其中一家“照相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要知道哪怕在如今的漢國,照相館依舊是主流中的主流,在一些偏遠地區,還需要去附近城市預約上門拍照,還得加出車費。

而在橫濱的這家照相館,明顯要比他見過的很多照相館要大,甚至僅次於他在金山見過的那家。

但哪怕如此,這家照相館門外排隊的人,依舊不少,甚至可以猜測,這就是當地唯一的照相館。

這麼一想,做的大了,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此之外,那些帶有明顯漢國品牌標誌的店鋪,在整個商業街簡直多如牛毛,日本當地的品牌也有,但大多數都沒有什麼人,且經營的,主要以小商品為主。

之所以是小商品,是因為從漢國運過來,成本太高,已經超過了一般小商品的利潤,如果提價,很可能會失去市場,所以漢國的小商品企業,除了極個彆,很難取代的,一般都不會選擇出口,就算出口,也會選擇類似非洲,西亞,乃至東南亞遠東大陸這種缺少工業基礎的地方,哪怕價格翻了一倍到兩倍,他們也會買,因為他們沒有選擇。

曾經的日本其實也是如此但也因為後來工業的進步,其中大部分類似日常使用的小商品可以自己生產後,就利用本土製造的優勢,以及價格優勢,奪回了日本國內市場,甚至更進一步,打入了東南亞和遠東沿海地區。

這種天然的貿易格局,也造成了日本經濟完成了十連漲,這個十連漲是每年增長百分十以上,且連續十年。

而今年就是第十一年。

日本工業的進步,極大的帶動了當地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個隱患,那就是當地的市場已經飽和,東南亞和遠東的市場有很大很大一部分要和漢國競爭。

這種經濟形勢,也是戰前日本之所以會這麼拚命幫助漢國打贏戰爭,不惜傷亡百萬人的主要原因。

這種兩頭尖的經濟格局,對於如今還處於熱火烹油的日本王國來說,簡直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把武士刀,且一旦經濟出現危機,就會以比農業國時期,更可怕的“失業危機”。

要知道早之前沒有進入工業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日本可以說“民風淳樸”,個個都是“良民”。

但在進入到了工業化之後,整個日本的社會的經濟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而最明顯帶有一個標誌就是“驅趕”。

其實這種驅趕,和英國工業化早期的羊吃人很像,但又沒有那麼像,這是因為日本的驅趕,大多數都是自願的,而非像英國那樣是農場主,貴族逼迫農民所做出來的惡事。

不是日本的那些有錢人“良心發現”,也不是所謂的“傳統”。

單純就是因為日本當地地形,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雨水充足,多山地,但人口眾多。

這種國家,天生適合種植水稻,現實中也確實是如此,整個日本的曆史,其實就是一個大米史。

因為大米而造成地緣“米騷”,到現在還在很多日本老年人和中年人心中。

而年輕人則對於這種情況了解不多,甚至連米騷這個詞都沒有聽過。

畢竟在他們的時代,基本都是處於大漢帝國的影響之下,南洋的大米通過貿易,將整個日本的米價都平抑了下來,甚至因為北美小麥的輸入,現在日本人吃麵條,麵包,饅頭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包子裡麵的肉相比於漢國的份量還很少,但從整個時代來看,確確實實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而這些都是工業帶來的好處,再加上城市的收入相比於農村更高,所以就出現了一個長達十幾年的“進城潮”。

據統計,整個日本目前兩千六百萬人口,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城市,剩下十人當中,又有一半生活,或流動在在城市周邊附近鄉鎮,隻有最後幾百萬人,真正生活在傳統意義上的日本鄉村。

這種跨越曆史的人口流動,在整個日本的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給日本帶來了經濟規模增長,最大的動力,甚至就連目前日本工業也和近十幾年進城的上千萬人口,息息相關。

這種經濟模式,帶來的好處是經濟和工業的雙重增長,壞處就是掏空了日本傳統的鄉村地區。

因為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漢國目前很多農用機械,實際是很難在日本普及的,目前擁有最多拖拉機和漢式收割機的地方就是關東大平原,以及一部分沿海平原。

如果說原來還可以搞一搞小而精的機械化農業,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所需要的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增多,這種“好事”基本也是輪不到日本人了。

尤其是在如今日本“地價上漲”,房地產蓬勃發展的時候對於那些掌握大量土地的藩閥們,種地,那是不存在的,能賣地收錢,鬼還種地。

種了祖祖輩輩,也沒見發財,倒是地一賣,換成華元,移民漢國,好家夥,反而真富了!!

這就是目前大多數日本鄉村普通人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也就造成了越來越多人選擇進城,類似竹三郎和田野拓這樣的年輕人,隻是這個時代的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就像現在的我們日語已經隻呈現在類似“嗨”“斯國一”“喲西”這種口頭用語一樣。

大多數日本人,尤其是城市地區的年輕人,說國語的概率要比說“傳統日語”的可能性高至少五倍。

也隻有類似竹三郎,田野拓這樣從傳統地區來的日本人,還保留著日語這種落後的“方言”。

(在目前的日本社會中,尤其是年輕人群體,日語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大概能聽懂,但說不明白的方言)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一旦發生上麵所說的那種“兩頭夾擊”的經濟炸彈,雖然不足以把所有人炸死,但將整個國家炸亂還是可以的。

而這就是目前日本最想擺脫的,為了擺脫,他們付出了大量士兵的生命。

而換來的則是在龍武二十四年九月七日簽署的“漢日貿易新協定”。

該協定規定,漢國“有條件”的向日本轉移一部分漢國已經不需要分產業,這些產業涉及紡織,冶金,鋼鐵等。

(一部分屬於上一代技術,紡織則是因為漢國為第二次工業化提前準備的產業升級,解放更多的人人口)

如果上述的這些還屬於“施舍”的範疇,那麼允許日本提高一部分關稅,就變成了對戰爭中的獎勵了。

甚至在這份關稅協定中,還包含了未來的增長和減少,基本就是按年限進行,或者說,這就是給日本人的一個賭博的機會,時間到了,乾好了,那就萬事大吉,時間到了乾不好,那就“自求多福”。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默許,這部分則涉及了周邊市場,當然,也不是完全默許,也就是漢國將自己看不上,準備打包出售的低端產業扔給日本。

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竹內俊那句經典的“主人甩骨頭,狗尾巴搖個不停”的諷刺。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