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丁偉的新任務

20天前 作者: 雲空行
第429章 丁偉的新任務

“東大國際農業合作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任老弟,你這是想讓我去種地?”丁偉聽到任重的請求,饒是心理素質強大,也被任重這個提議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自己高低是帶兵的將軍,怎麼說帶的也還是國內最能打的主力軍之一,怎麼到任重眼裡,自己兵都不用帶,要去修理地球了。

要不是自己同任重相交十多年,知道任重一向做事情都是深謀遠慮,絕不會拿正事來開玩笑,換成彆人的話,丁偉說不定都要急眼了。

“老丁啊,彆急,你看看這個計劃再說。”任重把自己的計劃遞過去。

丁偉接過任重遞來的計劃書,心中雖有萬般不解,但多年的戰友情誼和對任重能力的信任讓他迅速調整心態,認真翻閱起來。隨著一頁頁內容的展開,他的眼神逐漸從疑惑轉為凝重,再到後來的若有所思。

“嗯……這不僅僅是種地那麼簡單啊。”丁偉放下計劃書,抬頭看向任重,眼中閃爍著新的認識,“你這是打算將現代農業技術、國際合作與我們的戰略眼光相結合,打造一個全球領先的農業合作平台?這手筆,可不小啊!”

任重微微一笑,點頭道:“沒錯,老丁。你看,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壓力,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而我們,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以及強大的國際合作網絡,為什麼不能在這個領域做出一番事業呢?更何況,農業是國之根本,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的重要性都不會改變。”

丁偉沉思片刻,隨即眼中閃過一絲光芒:“說得好!我丁偉雖然是個帶兵的,但也明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不僅能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還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我們的實力與智慧。”

他拍了拍任重的肩膀,繼續說道:“任老弟,你這計劃我全力支持!不過,咱們得好好規劃一下,怎麼把這個宏偉藍圖變成現實。我得想想,怎麼把我們那些擅長戰略規劃、組織管理的精兵強將也拉進來,一起乾這票大的!”

任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期待:“我就知道,你老丁從不是拘泥於常規之人。有你加入,我們東大國際農業合作開發有限公司的未來,定將不可限量!”

“任老弟,沒想到你神通廣大,海外種田這件事,愣是把丁偉這家夥說服了”葉參謀有些感慨道,“丁偉這次要脫下軍服做這件事,麵對人生中這麼大的轉折,拿得起放得下,的確值得我們欽佩。”

“葉參謀繆讚了,這件事事關重大,沒有一員才能全麵的帥才坐陣,我是不放心的。”

“葉參謀,您過獎了。”任重謙遜地回應,眼神中卻難掩對丁偉的認可與感激,“老丁的決定,確實出乎了我的意料,但也正是這份魄力與決斷,讓我對這次海外農業合作項目充滿了信心。他不僅僅是放下了熟悉的軍裝,更是帶著一份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責任感,踏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說實話,農業雖非他之前的主戰場,但在我看來,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經營管理,核心都是對人的組織與協調,對資源的合理配置。丁偉將軍在這方麵有著卓越的才能和豐富的經驗,我相信他能很快適應並引領這個新的團隊。”

葉參謀點了點頭,讚同道:“是啊,老丁的勇氣和決心確實令人欽佩。而且他選擇留下來全力配合實現你的計劃,也足以說明他對你的信任和你的能力。你們倆一個深謀遠慮,一個雷厲風行,這樣的組合,真是讓人期待。”

“至於說‘神通廣大’,葉參謀您真是太抬舉我了。”任重微笑著搖頭,“不過是多做了些準備工作,多跑了幾趟國際農業論壇,多拜訪了幾位農業專家,才漸漸摸索出了這條合作之路。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沒錯,任重而道遠。”葉參謀語重心長地說,“但我相信,有你們這樣的優秀人材在,無論麵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實現這個宏偉的計劃。”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的眼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與堅定。

上層達成了一致,底下的操作就簡單了很多,而且快。

農業專家、翻譯、業務代表、技術員、農場工人、中層管理.林林總總幾千人的架子很快就搭建起來。

丁偉管理過千軍萬馬,對於這幾千人管理起來也沒有什麼難度,商務方麵,自然有精通國際合作的副總來支持。

按照定調後的計劃,首先在周邊鄰居開展合作,由於條件合適,經過了短暫的談判,周邊都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雜交高產示範農田合作,第一批簽署了5個國家5百萬畝連片的農田,其中大多數都是水稻,少部分是小麥。

簽署協議後,丁偉就馬不停蹄地帶著團隊直奔田間。

第一站就是薩瓦迪卡。

丁偉他們第一個合作的地方就是帕梅村,下車後,入眼儘是層層疊疊的梯田。一眼望去已經翻好了田,準備好了耕種。遠處,傳統的泰式木屋錯落有致地坐落在綠樹叢中,彩色的屋頂在陽光下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村邊的小河潺潺流淌,清澈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岸邊的婆娑椰樹。

“丁先生,這是我們開展雜交水稻合作的帕梅村,人口一千多,耕地麵積一共有五千多畝水田,這次我們拿出3千多畝出來示範。”隨行的當地農業官員素帕先生介紹道。

“在種植雜交水稻前,本地一年兩熟,畝產加起來大概有300多公斤。”

聽完素帕先生的介紹,丁偉點了點頭,看來這個村莊日子還不錯,人均4畝多地,糧食產量超過1000公斤,一年下來怎麼也結餘幾百斤,相比之下,東大大部分農村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聽說雜交水稻能讓大家畝產超過500公斤,村裡大多數人還是非常支持換種的。”

從翻譯那裡聽完素帕先生的話,讓丁偉聽出了弦外之音。

“素帕先生,這麼說還是有人是反對種植雜交水稻的了?”丁偉問道,五千多畝的水田有三千多畝示範,看起來反對人數還不算少。“是的,不瞞你說,有些人對於新事物有一個接受周期,這個也不奇怪。”素帕先生毫不諱言道。

事實上情況比這個更糟糕一些,素帕先生沒好意思說出來。

丁偉聽完,雖然臉上沒有一點變化,內心深處其實有些打鼓。

這當頭第一炮怕是有些難度了。

“素帕先生,素帕先生,我們家的15畝地,我想了想,還是種傳統稻穀算了,要是新的什麼雜交水稻不行的話,誰管我們一家4口的口糧?”果然,進入村莊,就有一個麵色黝黑,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拉住了素帕。

丁偉雖然聽不懂他們嘰哩哇啦的本地話,但是隨身翻譯很快將大概意思小聲告訴了丁偉。

果然,事情來了。

丁偉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展現出溫和而理解的表情,他通過翻譯,問清楚姓名後,對那位中年人說:“博丁先生,我理解您的擔憂,糧食是生活的根本,特彆是對傳統農作物的依賴感,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讓我和素帕先生一起,給您解釋一下關於雜交水稻的情況,或許能幫您消除一些顧慮。”

村民博丁點了點頭,示意丁偉繼續說下去。丁偉接著說道:“雜交水稻是經過科學選育的高產作物,它的產量通常比傳統稻穀要高出許多,這意味著在同樣的土地上,您能夠收獲更多的糧食。這對於您家庭的口糧安全,其實是一個很大的保障。”

“當然,我們明白任何新技術的推廣都需要時間和信任。為此,我們團隊已經在這裡進行了多年的試驗田種植,數據證明雜交水稻不僅高產,而且適應性強,病蟲害抵抗力也更強。此外,我們還會提供全程的技術支持和指導,確保每位農戶都能成功種植。”

丁偉頓了頓,觀察著中年人的表情變化,見他若有所思,便繼續說道:“而且,考慮到您可能存在的風險顧慮,我們可以采取分階段推廣的方式。比如,今年您可以先嘗試種植一部分土地作為試驗,看看實際效果如何。如果滿意,明年再擴大種植麵積也不遲。這樣,既不影響您當前的糧食供應,又能給您一個親身體驗和判斷的機會。”

中年人聽後,眼神中閃爍起一絲希望的光芒,他轉頭看向素帕先生,似乎在尋求他的意見。素帕先生微笑著點頭,用本地話安慰了幾句,隨後又向丁偉表示:“丁先生,您的提議很中肯,村裡人會認真考慮的。確實,如果雜交水稻真的如您所說,那麼對村莊的未來發展將是極大的助力。”

丁偉微笑著回應:“非常高興能聽到您這樣的反饋,博丁先生。我們期待與您及村民們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農業的發展,讓每一片土地都能產出更多的希望與豐收。”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不少,有些同素帕打個招呼就走了,但是有五六個卻像第一個人那樣要求退出雜交水稻種植示範田。

丁偉簡單聽隨身翻譯報出來的數字彙總了一下,就這幾百米路上遇到的差不多一百多畝地的主人不同意種植雜交水稻了。

這樣一路走到村長的家。

“巴迪瓦村長,我把貴客帶到你家裡了。這位是來自東大的尊貴客人丁偉先生。”素帕先生笑著對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說道,這個老者個頭不高,差不多就一米六的樣子,一身長期在陽光暴曬下的黝黑。

“歡迎你,丁先生。”巴迪瓦看著丁偉一行,用當地禮節隆重歡迎了丁偉,雙方寒暄一會兒才進入巴迪瓦家裡。

坐在他們家小院開始交談正事。

經過短暫的溝通,情況果然同最初的不一樣了,現在有一千餘畝土地的主人要求退出示範。剩下二千出頭是巴迪瓦村長親自做工作留下來的鐵杆支持者。

隻不過大家對雜交水稻真的沒有什麼信心。

“巴迪瓦先生,今天我當著素帕先生的麵向你表個態,如果說按照我們的技術人員要求來耕種追肥,最終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低於你們去年的產量,缺口部分我們按照倆倍的賠付標準賠償。”丁偉知道,如果不能穩住這些人,恐怕將來種植的過程中還要出不少意誌不堅定的人,所以直接給他們來了一個保底的定心丸!果然,這個話一出,巴迪瓦聽完翻譯過去的話後,神情一震,“丁先生,你能確保你說的能兌現嗎?”巴迪瓦追問道。

畢竟,他也承受了很大的村民壓力,要是丁偉這邊能保底,那他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我確信,這一條可以寫到我們幫助貴國的所有雜交水稻合作示範點中去,”丁偉語氣堅定的說道。

“我對我們的雜交水稻很有信心,事實上,畝產300公斤400公斤都是保守數字,等你們收獲了第一季後就知道這是一種全新的品種,完全不是常理可以理解。在我們東大已經實現了兩億畝以上水稻種植雜交水稻,未來幾年更是會全麵換種。”

“好,丁先生既然如此有信心,我一定全力以赴說服我們村民都參加到這個雜交水稻示範田計劃中。”

丁偉考察完了薩瓦迪卡這邊的示範點,感覺雖然說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想,但是基礎還是有,尤其是這裡的農民還是比較勤奮,早早都完成了農田的翻田工作,把去年的稻草梗和其他有機物都翻填進了泥裡,經過大半年發酵,大部分變成氣體跑了,腐爛的部分就變成了肥料,比起一般地來說已經強了不少。

所以在5月耕種後,在留在這裡的技術員手把手教學下,他們按照規範的苗間距進行了插秧、然後進行了第一道追肥,一切有條不紊的開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