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潮知道黎叔兒是個言出必行的主兒,遂點點頭,魏二苟這才放開捂著他嘴的手,在惡狠狠地盯著沈如潮看了一眼後,才走到一旁,雄赳赳地瞪著沈如潮不放。
沈如潮現在也鎮定了下來,無力地看著黎叔兒慘笑道:“如潮現在這般模樣,與死何異?若是能死在老神仙手裡,亦算是死得其所,死後還有望墜入六道輪回,可要是死在那姓崔的手裡,隻怕是要永不超生的,咳咳。”
見沈如潮口裡裡對那崔老爺是充滿了怨毒與詛咒,黎叔兒敏銳地察覺到,沈如潮同崔老爺之間似乎已有芥蒂,心中暗喜,便坐在魏二苟搬來的椅子上,一言不發地看著沈如潮。
見黎叔兒如此,沈如潮歎了口氣,低聲道:“老神仙,如潮自幼飽讀儒家經典,十八歲便高中進士,學的是聖人之言,做的是經天緯地之事,一生所求,不過是上報皇恩,下慰黎民,怎奈一時糊塗,落得個聲名狼藉,生不如死,難道真是遭了業報不成?”
看著捶胸頓足、悔不當初的沈如潮,黎叔兒神色不變,片刻之後,那沈如潮才止住悲聲,抬起一雙眼窩深陷的眼睛,看向黎叔兒,歎息道:“如潮落得今日這般田地,一切還得從三年前說起……”
三年之前,還是滄州城縣丞的沈如潮的發妻偶感惡疾,遍尋城中名醫亦無可奈何,京城中聘來的太醫看過之後,沉吟半響,覺得是招惹了惡靈上身,非針砭藥劑所能奏效,還是請法師來穰災做法為好。
恰巧當時黎叔兒正雲遊他方,不在滄州城內,正當沈如潮彷徨無計之時,京城中的一同年好友將一據說是慶王府的高功法師介紹於他,那名法師,便是日後成為了沈如潮夢魘的崔老爺。
那崔老爺來到滄州城後,果然是不同凡響,一番做法之後,沈如潮的發妻是豁然痊愈,更讓沈如潮對那崔老爺感恩戴德的是,那崔老爺會種生基,就是取福主的指甲、毛發、相片、出生八字,畫護身符,加上八色寶珠,五帝古錢、水晶,置於壽罐中,葬於適用福主生庚坐向的衣冠塚內,也叫生墳,可為福主增壽添福,轉運改命。
此後,沈如潮發妻的身體和起色是越來越好,沈如潮也是官運亨通,屢受朝廷嘉獎,被擢升為滄州城知州。如此一來,沈如潮自是將那崔老爺視為神明,為其在家中立了生祠,每日虔誠跪拜。
也是該著沈如潮走滑蓋黴運,偏巧那慶王因為要謀逆,犯了株連九族的死罪,雖是王室宗族,也難逃一死。慶王被賜給毒酒自裁後,那崔老爺也成了通緝要犯,因為據說慶王要謀逆行刺皇上,就是被那崔老爺蠱惑挑唆的結果,故而九門提督府下了海捕文書,緝拿崔老爺。
見崔老爺落難,沈如潮以為其不過是受慶王牽連,設法尋到崔老爺並冒著天大的乾係,將其接到滄州城,藏匿在府衙後麵那處獨門獨院的四合院裡,並以師禮視之,恭謹異常。
可是,好景不長,自那崔老爺來到滄州城後,很快就將沈如潮掌控在了自己的手心裡,沈如潮的一舉一動,無不受其控製,而且沈如潮也漸漸得知,當初那崔老爺被介紹來為自己的發妻驅鬼治病,亦是早有安排,目的就是為了拉攏自己,為其所用。
更為令沈如潮膽戰心寒的是,那崔老爺自進駐滄州城後,城內屢現妖孽,害人奪命,而那些妖孽,似乎與崔老爺都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
出於職責所在,一日,沈如潮鼓足勇氣,去那崔老爺的四合院,以問候起居為名,旁敲側擊地問起滄州城裡屢妖孽的事情與他是否有關係,不想那崔老爺竟然很坦然地承認了,而且還向沈如潮梁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並不是什麼大慈大悲的高功法師,而是一名隸屬於一個叫做彌陀教的神秘組織,他乃是彌陀教中的大執法,也就是僅次於教主的主事。
聽了崔老爺的話,沈如潮當場呆在那裡,隨即厲聲斥責崔老爺欺騙朝廷命官,罪不容誅,還準備差衙役將崔老爺綁了送至京城九門提督府問罪。
然而,對於沈如潮的東合,崔老爺全然不以為意,隻是將右手虛空一抓,沈如潮就覺得自己的喉嚨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扼住,快要窒息了。
直到沈如潮瀕臨死亡,那崔老爺才一臉獰笑地放開虛抓的右手,看著委頓在地上喘息的沈如潮,崔老爺一聲冷笑道:“京城數萬軍機營的健士都沒有奈何本老爺,就憑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還想抓本老爺,真會癡心妄想,難道你想自己的老妻和兒子都魂飛魄散、永墜阿鼻地獄嗎?”
看著崔老爺那陰毒的眼神,沈如潮瞬間癱倒在地,見其如此,崔老爺知道自己已經將這個貪妻戀子的官僚牢牢掌控在了手裡,話鋒一轉,循循善誘道:“你以為為師真是作奸犯科的左道邪徒嗎,真是癡兒可笑,為師且問你,你祖上累世為漢人,讀的聖賢書也是漢人所著,拜的孔聖人也是漢人,卻為何效忠滿人,還口口聲聲忠君愛民,此君可是聖人口中的明君嗎?”
沈如潮被那崔老爺似是而非的理論教訓得是麵紅如赤,但心中卻已經開始有些動搖了。說來這也怪不得沈如潮,大清朝開國二百餘年,廟堂上的滿漢之爭一直未曾間斷,因為漢人的數量遠遠多過滿人,入關後,皇族王室一方麵靠著開科取士,將大批的漢族精英選拔到朝廷擔任官員,借以籠絡人心,也通過控製這些漢族精英,進而去鉗製那些漢族仕紳和百姓思想,讓他們看到連漢族精英都甘心接受滿人的領導,自然就沒了造反之心。
不過,滿人雖然利用漢人來治國理政,但內心裡卻始終對漢人用而疑之,所以,開國二百年,漢族文官眾多,五官卻寥寥無幾,怕的就是漢人掌兵後心生異誌,擁兵自重,奪了滿人的皇位。
即便是文官之中,真正參與中樞的軍機處等要害部門,也是滿人居首,以防漢族官僚奪權,故而滿漢之爭伴隨著清王朝是由來已久,也是漢族官僚們心中一個解不開的疙瘩和恥辱。
Copyright 2021 樂閱讀t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