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拜訪

2018-04-02 作者: 再次等候
第587章拜訪

機械電子工業部裡,蘇瑾蘇處長正熱情的接待羊城招商局一行人。其實在昨晚,他們已經和幾位朋友一起聯絡過感情。

“老顧,搶的人可不少,長春、十堰都來了人,其他地方也都有人得到消息。而外方屬意沿海地區,競爭相當激烈,但也都有機會。”

在部委辦公室,就不能像昨晚一樣,講究的是私人交情,需要的則是冠冕堂皇的理由。顧局長笑著介紹:“我們羊城已經有轎車項目,配合現在的卡車項目,就能更豐富車輛類型,也能更好的調集本地資源和人員配置,因此我們省委市委全都大力支持。”

“嗬嗬,這我知道。不過還是要以外商的意願為主。我們部裡隻有推薦權。”蘇瑾樂嗬嗬的打著官腔。

而顧局長恭維道:“暗地裡說一句,外商能懂什麼?部裡的推薦權應該才是關鍵吧!尤其就是蘇處長您這邊。所以拜請多多美言。”

“嗬嗬,客氣客氣。”

“那我們就不打擾了。您忙,留步留步。”

“……”

與其他合資項目不同,汽車工業國內一直有很高的話語權,不僅國內一直占有50%以上的股份,而且在決策層麵同樣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影響力。比如說:高關稅。又比如說:製定維護高車價。

對,你沒理解錯!這年代汽車廠如果想便宜點賣車,可能有關部門都會“槍斃”——一定要賣高價!你賣便宜了其他廠怎麼辦?沒法子,汽車工業作為核心支柱行業之一,就是國家的親兒子,就是這麼的牛!直到今天,其實我們消費者一直在忍受汽車的高賣價,依然沒有完全開放國際市場的競爭。

這裡可以用一句很俗的話來形容——蘇瑾他們可能沒法決定這筆投資,但肯定有能力壞這筆投資。尤其是荊建的卡車廠並不在三大兩小的規劃範圍內,難道就不想國家扶持政策嗎?難道不想要資金支持?難道不想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支援?能打的牌實在是太多,那麼定一個地點又算什麼?外商絕對不會計較這樣的小事。

因此與蘇瑾達成了默契,顧局長相當的高興。不能說100%的保證,起碼也有了很大的機會。

然而在出門上車的時候,王華瓊就有些猶豫:“局長,要不要再去拜訪荊老師?我感覺他似乎……多少有點敷衍。”

不得不說女人的第六感很靈敏。再一次遇上王華瓊後,荊建確實敷衍了過去,說了些什麼已經通過電話,蘇聯方麵會考慮等等。

然而在這時候,已經沒人去關心某位大學裡的老師,顧局長不在意的揮揮手:“現在關鍵是外商的態度,老李,你和香港通過電話了嗎?”

那位老李連忙回答道:“局長,已經打過電話,那邊留守的都是些小職員,做不了主。聽說他們的幾位經理已經來到京城。”

“有聯係方式嗎?”

“他們……不肯說。”

“嗯?”顧局長微微皺眉,終於想起了王華瓊,“小王,你還是問問那位什麼老師。最好能弄到外商在京城的地址。我也想辦法問問京城的朋友。聽說他們一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1.15億美元,年產1.5萬輛卡車;準備的二期將追加1.3億美元,年產增加到4.5萬輛。注意,這不僅僅是一家總裝廠的投資,還有上遊汽配廠的吸聚效應,未來可能的產業規模可能超過10億美元。所以我們一定要成功,每一個環節都要立下軍令狀!明白了嗎?”

“是,局長!”

……

而在此時,趙新、伊裡采夫、葉夫根尼和蘇聯大使館的一位翻譯,在外交部的一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正在機械電子工業部於副部長的辦公室裡拜訪。

與荊建通了電話後,蘇聯方麵通過討論,迅速同意了與荊建的合作計劃。當然,具體的合同條款需要細談,而葉夫根尼就作為蘇方代表加入到香港那邊的公司,以後也將成為汽車廠的蘇方副總經理。

今天的拜訪屬於那種禮節性的意向接觸,也代表著項目的正式展開。因此在一番很愉快的交談後,於副部長就把蘇瑾這些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叫了過來。

見麵介紹後,又是一番熱情的寒暄。隨後蘇瑾主動提問:“歡迎諸位到中國來投資,我相信,這個項目一定會在雙……各方的努力下大獲成功。不知能否透露些你們的想法?我們部裡也能儘可能的服務好,並且讓你們儘可能的滿意。”

蘇瑾即是具體負責處室的處長,又是在座官員中級彆較低的,因此他首先發言就比較合適。

而回答問題的是趙新。有趣的是,此時的趙新正襟危坐,一副老實孩子的模樣。他口乾舌燥,隻感到一陣陣的心虛。

其實直到現在,趙新都有些稀裡糊塗。在大半年之前,趙新從津重總工程師的位置上退休。而在幾個月之前,津重又與德爾塔動力合資。當時趙新即有點慶幸,又有點遺憾,失去了中外合資拿高收入的機會。但另一方麵,自己旱澇保收的退休收入和福利總算是沒問題了。

沒想到,合資沒幾天,德爾塔動力的簡森……那個什麼CEO就找到自己,趙新還以為是要自己退休後發揮餘熱,回到德爾塔動力退休留用呢。誰曾想到,隻猜中了一半,確實讓自己發揮餘熱,可是另一半居然讓自己去家合資的汽車廠?這個嘛……?

反正去就去唄,退休後也閒的蛋疼。尤其是半年試用期內每月工資居然是一千美元,當拿到預付的首月工資以後,自己的老伴愣了半天,幾個孩子都是欣喜若狂。如果能乾上幾年,家裡就能積蓄好幾十萬吧?

隨後就是跑了一趟香港,與蘇聯的商業代表談了幾次。就是有些奇怪,似乎香港那邊的那位名叫劉凱的年輕老板不怎麼儘心,好像什麼都不管,具體的談判都讓自己這個“外人”負責?一時之間,趙新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