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介紹情況

2018-05-14 作者: 再次等候
第669章介紹情況

會場中煙霧騰騰。首先聽了關於海滄計劃的內容後,接著就輪到於築彙報。他打開麵前的筆記本,穩了穩情緒,在這麼高層次的會議中發言,對於築來說還是第一次。

然而還沒等於築說話,主持會議的領導就開口打斷:“等等,我突然發現,為什麼這兩個石化項目,負責談判的都是總後的新興集團?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們應該是建設單位,並不是主管部委。我倒要聽聽,這究竟是何道理?”

說到最後,領導已經敲擊著桌子,顯得相當的憤怒。而計委、化工部幾個相關部委的代表都已經額頭冒汗。他們同樣是相當委屈,海滄計劃中的台塑,幾乎所有的設備、技術都來自台灣,對大陸的根本就不屑一顧,至多代加工些運輸不便、技術含量低的管道球罐。如此一來,主要工作當然是由新興集團聯絡嘍?

至於水井?本來就是低層次的聯係,甚至負責談判的都僅僅是新興集團某位處長。都已經內定放棄了,那還需要什麼部委專家?誰會預料到現在會情況突變,突然會變成這樣啊?

壓抑住怒火,領導環視著全場:“會議中不追究責任,其他的一切等會後再說。是小於吧?你開始吧!”話裡的意思,會後肯定會追究某些人玩忽職守的責任。

於築同樣是背心是汗,這雷霆震怒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住的。就算你有千條萬般理由,在發怒的領導麵前敢辯解嗎?再次穩了穩情緒:“各位領導,各位同誌,我在去年12月下旬加入到901工程的工作組。後來通過關係,得知滬江有家美資外企水井集團同樣對石化廠項目有興趣……”

“小於同誌。”那位領導再次打斷道,“說詳細點,你知道的所有細節,除了保密的部分,全都給我詳詳細細的說清楚。今天的會議沒有預設時間。什麼時候有結果,就什麼時候結束!”

“是,首長。”於築連忙點頭,“我加入工作組以後,通過化工部得知有位剛畢業的京大化工專業博士生,而且曾經留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國外的時候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查克利教授,國內博導是朱國良朱老,因此就想借調他加入到901工程。沒想到上門拜訪後,他當麵婉拒了。”

“哦?還有人拒絕?”那位領導瞪大眼,他一肚子的邪火正無處可發呢。

於築連忙解釋道:“倒是有原因的。那位同誌當時在京影有工作。”

“有工作?京影?一個學化學的到京影乾嘛?”

“其實說出來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就是荊建荊導,就是拿過奧斯卡獎的那位導演。”

“轟……”會場中到處是議論紛紛。那位領導敲了敲桌子,這才安靜下來。

於築繼續道:“雖然荊導當時婉拒了,我們都知道他要導演那部中美合作的電影,但他還是相當熱心,為我介紹了他在美國認識的一位投資商,也就是水井集團的總經理傑頓先生……”

二十幾分鐘後,終於介紹清楚了水井項目的來龍去脈。那位領導就開口詢問:“小於同誌,那麼水井的背景你們了解過嗎?”

“水井集團出現的很突然,之前似乎根本沒有他們的消息。而在86年,他們突然通過洛杉磯領事館聯係上了滬江市,並且說要投資崇名島,滬江市的同誌就接待了他們,隨後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想要對崇名島全麵開發,計劃在15年內投資近百億美元,打造成為東方的黃金島。”

“百億美元?”會場裡頓時炸開了鍋,“這消息怎麼根本沒報道過?是不是像901那樣也需要保密?”

“倒不是保密的原因。”於築露出了苦笑,“一個來曆不明的外國公司,突然說要投資百億,出於謹慎,滬江市也怕上當受騙啊?”

“那他們真有那麼多的錢嗎?”

“後來投資的情況怎麼樣?”

“怎麼那麼神秘?”

“……”

七嘴八舌的問話中,那位領導大喊道:“靜一靜,繼續說。”

於築擠出一個笑容:“後來的情況相當複雜。說有投資吧?前後在滬江的投資僅有三、四億美元。說沒有投資吧?離百億的數字相差甚遠,因此滬江方麵一直維持著不冷不熱的態度。但我們事後調查過,其實他們已經在崇名島建設了食品產業園區、包裝產業園區,還有最新的影視基地項目。並且在滬江還有幾個房產項目。從投資規模來說,並不算很小,如果看絕對值,應該是很大的投資商了。另外,從前年、去年開始,他們似乎開始在內地投資,並且已經有好幾個項目。比如現在一直做廣告的仙雲礦泉水,那就是他們投資的項目。並且在開年以後,他們在唐山為某家民營鋼鐵廠融資了七億多美元,上馬了一個三百萬噸的鋼鐵廠項目。”

“哦?”那位領導立刻有了興趣,“似乎轉移目標,不再局限於滬江。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曾經與那位傑頓經理交流過,並且也仔細分析過。主要原因是崇名島的交通跟不上,基礎設施的落後,阻礙了進一步的投資。還有一個問題相當關鍵,國家對重工業的政策限製,使得他們無法投資。而滬江市的政策又是比較嚴格的,不像內地比較寬鬆,使得他們有錢也沒法投資。所以這次他們就想在橫沙島打造個化工基地,也就是今天討論的水井計劃。”

“嗯嗯,教訓啊!”那位領導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這裡不評論滬江市的謹慎態度,但說明了一點,你自己都不關心投資,不為投資商服務好,那麼投資就會自己長腳跑掉。既然滬江市都不要,他們不就轉為內地了嗎?”

此時滬江的政策確實局限太多,占據國家六分之一的總產值,財政收入的占比更高,使得誰都不敢在滬江大動乾戈,政策方麵更是保守再保守。反而是內地窮地方就相當寬鬆:“我飯都吃不飽了,你還跟我說政策限製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