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摩尼寶珠的香港

2014-08-18 作者: 星雲大師
第33章 摩尼寶珠的香港

香港是地球村的一座自由燈塔,人們走向香港,心靈中都有著追尋自由的渴望。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對於香港人而言,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個巨大的裡程碑,在屬地的定位上,已經回歸故鄉的中國;在心靈的基點上,也自然回歸於人間的佛教。

小小的香港,卻有著大大的紅磡,高樓櫛比鱗次,馬路寬廣順暢,建築群規劃得宜,未來的開展更是無可限量。香港高樓多、馬路多、商品多、名流多,尤其象征佛教的梵宇佛寺更多,並且有著精致典雅或古樸天然的兩大特色。各名刹的開山,大多是來自內地的高僧大德,在源流傳承上男女二眾融和,在弘法布教上教內四眾團結,在弘法的方向上更具有人間佛教入世的性格。

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士,無論是以經商、辦事、探親,或是過境的目的,來到香港,他們終於發現,有了外在的自由,還要有內心的自由,於是,各國人士又帶來了他們的宗教。香港包容了各式各樣的宗教,於是,宗教與宗教之間,也理所當然的領先於世界各地的融和了起來,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六宗教領袖座談會”,首先促使香港政府在學校推行德育,並教授宗教理論。同時也與香港人同憂苦,關注於中英談判,派代表參與“基本法”的起草與谘詢。還要回應世界國際年的呼籲,關懷於全世界。香港的宗教,有著獨樹一幟的前導風格。

佛教先於各宗教在香港弘法,遠在東晉末年的公元四二八年,有神僧杯渡禪師來到屯門建築青山寺(又名杯渡庵),又在元朗建靈渡寺。此地風光明媚,真是“十裡鬆杉藏古寺,百重雲水繞青山”,今日青山常在,佛法常興,成為香港佛教最古的遺跡。直至世紀交替的今天,香港佛寺星羅棋布,在一千零六十九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居住著六百萬的民眾,佛寺精舍高達四百多座,僧眾也將近三千人。杯渡禪師遠在一千五百年前,早已預知香港的殊勝佛緣。

百年前(即一九一一年),有妙參和尚從羅浮山來港興建第一座十方尼眾叢林——淩雲寺,傳授三壇大戒,香港因而提升信仰層次。當時人口約有三十八萬人。

一九二○年,有棲霞門人素密定佛尼師,來到鳳凰山創建楞嚴壇。兩年後專程前往南京敦請棲霞山若舜和尚及金山活佛妙善禪師來到利園共同主持佛七,計有五千大眾群集念佛,當時人口已達六十萬人。此為近代佛法在香港肇興之始。一九三○年乃有索密協助籌募興建鹿野苑,若舜和尚為首任住持,明常老繼之。內地高僧如太虛、寶靜、虛雲、倓虛、筏可、慈航等,均曾來港弘法。一九三三年有何東爵士夫人張蓮覺居士興建的宮殿寺宇東蓮覺苑,造福女青年學佛、接受僧伽教育,亦流澤至今。

今日則有覺光、永惺、超塵、洗塵、智開、智慧、初慧、願炯、聖一等諸大德僧與黎曾植儀、郭兆明、嚴寬祜等護法居士,可謂四眾一心、不分彼此,共同為香港佛教的開展而努力。重要寺宇如大嶼山寶蓮禪寺的大佛聞名遐邇,荃灣芙蓉山竹林禪院古風盎然,觀宗寺巍峨莊嚴,西方寺融古彙今,功能多元,佛香講堂也彆具人間佛教的現代風格。其他各個寺院精舍,都是各宗各派、顯密傳承的重鎮,在此不一而足。

國際大都會的香港,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如世界的圓環,川流著飛機、巨船,來往著商賈、過客,由此也形成了深厚的經濟實力,又在文化上迅速的交換、融和與流通。而香港的宗教,對於社會更有著廣大的影響力,各主要宗教團體都通過教育、文化、慈善各種活動深入民間。佛教所興辦的大中小學共有八十多家,學生有十多萬人,佛刊也有十多種。有曆年舉辦的此岸、彼岸活動以及大型的紅磡講經,星雲有幸得以參加其間。一九九六年覺光法師為首,推動佛誕節為公定假日之簽名,共有八十多萬人響應,回歸後,終於獲準在一九九九年開始,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佛陀聖誕公眾假期,前不久又有迎佛牙的朝拜盛典。

香港真是世間的摩尼寶珠,因為香港人的心中包容了全世界,關懷著全世界,所以也擁有了全世界。《華嚴經》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又說“芥子納須彌,須彌容芥子”,正好用來說明“香港”的獨特性,真是“芳香遠揚,魅力非凡”。

茲有永惺法師佛心慧眼,倡導推動編輯《香江梵宇》,涵蓋近百寺院,各具特色、圖文並茂,並在一九九九年香港第一次的佛誕公眾假期前夕發行,作為香港佛教發展史上的珍貴紀錄,也為世界各地以及未來佛教的弘傳,提供最佳的模範。又聞即將發行英文版,特此恭賀祝福,歡喜致意。

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於佛光山開山寮

(《香江梵宇》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