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窗前那片小竹林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第三章 窗前那片小竹林

在我鄉下的清風居,窗前有一片小竹林。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每當看到文人騷客們寫竹畫竹時,我的心就被那片小竹林染綠了、清幽了。於是,我就遠離了人欲和紅塵,在淡泊寧靜的小竹林裡尋找一種情緒,安逸而愜意地隱在回憶裡,往回打撈歲月的明淨,讓思念在那片小竹林裡悄悄地漫遊……

故園那片小竹林,在窗前靜立成翠綠的風景。片片綠葉,密彙成一潭碧水,清風微拂,慢慢地搖漾,心被潤濕了,一圈一圈的漣漪,向外擴暈著……而我卻靜靜地坐在書房裡,一任竹韻的漫溢,氤氳起澎湃的詩情。

用詩意深深地感受那片小竹林,最美是在秋天下雨。那場秋雨,看來很有一種不同尋常的超然之氣。細雨淅淅瀝瀝,千滴萬滴的晶瑩,把竹葉滴打得婆婆娑娑,風聲雨聲竹聲,交彙成一曲天籟之音,朦朦朧朧叫人讀不透,聽不懂。如綿、如絲、如玉的雨,打在竹葉上,如泣如訴,是竹子化成的愁,竹子身上的淚,竹子製成的簫?還是瀟湘館裡彈奏的斑竹曲?我猜想不透。穿過曆史的走廊,我想象一個古代的美女子,羅衫上垂著相思的結發,披雨飄飄來到這裡,纖手拂動玉琴,端坐了韶華,淡淡的眼神,深深的蒹葭,在風雨的卷簾裡,叮咚叮咚地彈奏著古老的音樂。是李清照的簾卷“西風瘦”,還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幸福的相聚,還是淒婉的彆離?我聽不懂。反正是雨打著竹葉,像春蠶撕咬桑葉的聲音,像千萬個小鼓齊喑,如一枚枚箭鏃齊發……那美妙之音,沉醉了耳膜。我慢慢地聽著,那音樂從陶淵明的籬笆落到王維的幽篁裡,從楊載的墨竹滴到白居易的雲窗下,慢慢向小竹林的雲煙裡悄悄流溢,一直流到竹杖草鞋,隱居江湖,煙雨一生的隱情裡,淡淡化掉許多王侯將相的威風。曆代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從呼風喚雨到離開是非,到隱在竹林裡瀟瀟聽雨,便“也無風雨也無情”了。

就這樣出神入化地聽雨,聽到深處,我便隱隱感到了寂寞。是不是該把揚州八怪中那個鄭板橋也盛情地邀來,到我的鄉廬一塊兒聽雨?那個知竹畫竹最懂竹心的老怪人,還真算不錯。他在感慨“衛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之後,恍然間就好像聽透了人世間的風雨,非常明白地把“難得糊塗”向天下人長聲一歎,一句軟語擲世,隨後就“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了。

鏤空了思緒,不過是在我的竹林聽雨。我心靜神爽地聽的是一種情緒,一種隱逸,一種向往。在那歸隱的意境裡,卸了負荷,你會感到無榮無辱也無憂。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能作詩的美女子披雨而來,陪你吟詩作賦,能不美妙心情?像雨洗竹林般,用詩,用細雨,淋淋瀝瀝著把在凡塵間蒙上的塵埃洗淨,一顆透明的心,輕輕地向禪意淡泊,豈不美化成佛?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防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哪位詩人,從煙霞氤氳的茅廬裡,沿曆史的深巷,竹杖芒鞋輕巧靈便的走來,這樣輕輕地告訴我,教我這個“清風居士”,“一蓑煙雨任平生”呢?穿過曆史的雲煙,我看到很多很多的文人,很多很多的政客,到頭來不都是這樣嗎?

既然隨雨遐想了,那就不再聽雨。等雨過天晴,隔著玻璃,迎著陽光,看“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看幾隻野鳥,撲棱棱飛入竹林,上下蹦跳,輕鳴柔叫,登時喜盈了眼簾,便丟落書卷,抬眼看一幅竹鳥和諧圖,就沉醉了寂寞的思想意境,愜意的羽翼,像那些小鳥一樣,朝著那片翠翠的小竹林,輕鬆地煽動……無雨無風的竹林,恬靜,安詳。綠意靜靜地鋪展在眼前,仿佛一池平靜的綠水,恣意地洇濕乾涸的心地,把我的心浸泡得靈靈亮亮。

陶醉著想念那片小竹林,當時光在寒冬裡行走,我窗前的那片小竹林卻獨領著綠色,還綠意盈盈著給我生命的活力。等雪花飄飄著灑下,那竹們便像一個個身穿白甲的鬥士,在風雪中挺立出聖潔的風骨,透溢出不屈的靈霄之氣……這時,我仿佛看到了那個“肩一身明月,拂兩袖清風”的鄭板橋,不為五鬥米折腰,像竹節一樣凸顯挺立的錚錚傲骨。

與竹為友,陶冶性情。要不,那個蘇軾,為何舉酒高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呢?正因了蘇軾這話,我才把竹栽到了窗前,讓竹子的翠綠,流向了精神家園的深處……

宜春宜夏也宜秋,身披冬雪更風流。清風醉飲竹林意,靜心鄉廬化煙愁。幾年來,窗前的翠竹,仿佛穿了綠衣裙的美女,在我眼前婷婷著、嫋嫋著,無私地、溫柔地承受著我目光的撫摸,使我清心養目,平淡快活……如今,我躲進了城堡,那思竹之苦,慢慢就淡化成一縷鄉愁,那鄉愁緊緊地裹住我的心。當我枕了塵埃的風霜入夢,就開始想念那片清淡的小竹林。在那片小竹林裡,我的夢竟變得清亮透明了……

2008年11月23日寫於清風樓

原載《保定日報》2011年第二期香港《黑白》雜誌選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