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當代農民合作的新畫卷——評電視連續劇《棉花兒盛開》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第十九章 當代農民合作的新畫卷——評電視連續劇《棉花兒盛開》

《棉花兒盛開》(以下簡稱《棉劇》)為時代的畫廊增添了一幅新畫卷。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它與以往熒屏上播演的有關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都有所不同。之所這樣說,是因為它以大場景、大想法、大主題,在冀中平原廣闊的背景上,描寫了主人公趙三旗帶領一群青年男女,創辦棉花專業社,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帶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這一新生事物,為屏幕增添了彆樣的風采,為九億農民怎樣掙錢,鋪設出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道。

編劇袁風岐站在曆史與現實的高度,肩負著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寫改革、寫創業、寫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寫以軸心人物趙三旗為首的一群改革者,為了農民的利益,艱難地走過的改革、創業之路,全景式多角度多側麵地表現出他們拚搏奮鬥、忍辱負重的生存狀態和百折不撓、勇創新業的可貴的民族精神。

一部電視劇能否成為領先的好劇,除了藝術表現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這就跟煉鋼差不多,大家都擁有礦石,有人煉出來的是粗鋼,有的人卻是合金鋼。差彆在哪呢?作家對生活的提煉和發現,有如煉鋼的冶煉能力。思想平庸、軟弱,就跟煉鋼的落後設備,冶煉能力差,隻能煉粗鋼一樣。所以思想的提升對於一部作品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先進思想的閃電對現實生活形成的巨大穿透力,藝術手段玩弄的再好,作品給人的感覺也是蒼白無力的。《棉劇》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是因為它關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改革發展的進程,很有前瞻性地關注了中國的“三農”問題,對全國的農村改革具有一定的模式性、指導性和帶動性。中國有九億農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形成了“爹死娘嫁人,個人管個人”的單打獨鬥的分散態勢,在這種態勢下,如何組織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如何發展經濟?靠什麼發展經濟?靠農民合作組織。這部戲在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過程中,對農村的生產關係作了大膽的探索,因而,它在變革時代的製高點上,就以典型的事例,創新的思想,深刻而重大的社會主題,在諸類描寫農村題材的電視劇中一路領先,成為時下一部宏揚主旋律和“三貼近”的上乘佳作……

《棉劇》深紮泥土,沉實厚重,它不同於《鎮長》、《劉老根》和《鄉村愛情》式,它以題材新、立意深、主題重大而被人們所稱道。但我們綜觀古今中外的許多經典之作,光憑主題取勝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思想寓於藝術形象之中,通過劇中塑造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完成主題的表達。在這方麵,編導也刹費了一番苦心。首先說劇中的主人公趙三旗,他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而是現實生活中的“這一個”,是作者重筆描寫的一個平民英雄。這個人物也許有些理想化,因為他幾乎沒什麼缺點。他全身心撲在棉花種植和銷售上,一心為了事業,一心為了老百姓多掙錢。他思路清晰,除了懂棉花,還懂怎樣組織農民,更懂怎樣管理農民;他又那麼善良,坦誠,對誰都沒有一點防範;他把每一個人都往好處想,不懂勾心鬥角,更不懂陰謀詭計……但趙三旗又是非常生活的,或者說世俗的,他也想入黨,也想轉乾,也想評經濟師,甚至也想當官。編劇和導演沒有人為地拔高他,這個人物就顯得真實、可信、鮮活、豐滿。就是這樣一個老黃牛式的上上下下都被人喜愛的人,卻遭到了秀田縣供銷社常務副主任劉傳德的壓製和打擊。劉傳德這個形象塑造的挺好,他城府很深,當麵擠微笑,背後捅刀子。在入黨、轉乾、評經濟師這三個有關人生命運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陰一套陽一套地給趙三旗暗底裡使絆子。儘管這樣,趙三旗不但不回以報複,反而還忍辱負重、艱難地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地創辦他的專業社,帶領十裡八村的鄉親們在致富之路上邁進。於是乎,就令我們看到了一個把自己置之度外,肚大當宰相的平民英雄形象。在這個人物的身上,使我們看到了“不唯上、不唯書、隻為實”的典型創業者的藝術新人,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老百姓,在蒼穹下堅韌挺起的脊梁。

除了趙三旗這個人物以外,另一個塑造的很成功的人物是農民的典型代表,外號“破皮襖”裡外翻的趙寶銀。這個人物塑造的血肉豐滿,他集中國農民的所有優點和缺點於一身,他淳樸、憨厚,善良,手裡拿著一個小收音機,常對人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到點了,該聽黨的聲音了”。這個嘴上是黨的聲音,心裡時常為自己撥打小算盤的農民,有他鮮明的雙重性。當他為自己的專業社員們領回農藥以後,偷偷地倒出一些原液,留下來自己用,然後再在半瓶裡摻些水,分給他人,這充分表現了他自私的一麵。但當趙三旗被人誣告,帶到檢察院訊問時,他又挺大義地組織農民捐款,率領鄉親們到檢察院贖人。等到了檢察院門口,這個粗魯的人又變的細膩起來。他對鄉親們說:彆去一大幫人,讓人家說咱們衝擊檢察院。你們都在門外等著,我先進去!從這一方麵,又鮮明地體現出他大度、正義的一麵。從這裡,我們看到這個土的掉渣兒的趙寶銀,又不是一個純粹的傻農民,因為他經常從小戲匣子裡,聽著黨的聲音。由此,我們看到新時期這位典型的新農民代表,就很鮮活,很形象。這個人物其他方麵,從頭至尾也都給人留下了抹不掉的深刻烙印。是當今農民的“這一個”。除此以外,其他劇中人物,像趙三旗之妻楊冬梅,小保姆包玉川,滾刀肉宋玉柱等,也都塑造的很有個性。他們在這幅畫卷裡,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亮色。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作品的生命。在《棉劇》這部戲裡,什麼人說什麼話,且台詞精辟。譬如農民趙寶銀,說到棉花光瘋長秧不坐桃時,風趣地說:這倒符合計劃生育。仙人石村一位年輕婦女,在談到假農藥不頂事時說:劉守屯就有這麼一位婦女,她喝了半瓶子農藥,不但沒死,反倒越來越年輕咧,還帶美容的。這些語言,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為劇情增加了感染力。再譬如肖市長,來棉花專業社考察時對三旗說:你們專業社以合同為約束力,以科技為推動力,以增收為吸引力,以積累為發展力。三旗啊,你們專業社辦了農民盼辦而缺少人辦的事,職能部門應辦而未辦到的事,政府該辦而未辦妥的事……這些警句般的話,既深邃又含有深刻的社會哲理,很符合肖市長的身份,這樣的話,如從彆人嘴裡說出來,那就見笑了。所以,這部劇的語言既精當又準確,作者往往用幾句生活化的語言,就把人物的性格和臉譜生動鮮活的勾畫出來。由此看出,作者有豐厚的生活和思考、駕馭、提升語言的功力,不然的話,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精辟深邃的語言通過作者恰如其分的運用,就能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在整劇中,作者還運用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語,這樣,不僅使該劇農村生活的味道濃厚,還增強了它的地域性和人文特色。

大家知道,任何一部電視劇,都是用敘事來完成劇情的進程的,這部劇當然也不例外。它要向人們講述的故事,是一個創辦專業社的全過程,因而,它必須清楚明白地告訴大家,什麼叫專業社,入了專業社怎麼就能多掙錢?要想向農民們講清這個問題,就難免開很多大大小小的會議。有人說會議多了,科技多了,影響了劇情的發展,我看不然。想當年,《地道戰》不也是向人們反複介紹怎麼挖地道,怎麼通怎麼連,它起什麼樣的作用嗎?如果刪去這些挖地道的介紹和過程,我看此片也就起不到軍事科教作用了。《棉花兒盛開》也是這樣,它教人們怎樣種棉花,就得攙雜和揉進許多建社和科技種棉的東西,對這個天生不好擺弄而又比較枯燥的東西,全劇沒有畫麵的圖解,而是通過活生生的生活場麵,自然地流淌出來,從而完成了這部作品深刻的立意和它的藝術效果。

還很值得一提的是,《棉劇》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合作組織的探索劇,是一部體現農村銳意改革,宏揚主旋律的正劇。正如天津電影製片廠審片組所說:它融敘事與抒情為一體,主題重大,立意深刻,情節生動,情感深厚,真實自然,格調清新,農村生活氣息極濃,是這些年來不多見的一部較深刻反映農民問題的好劇。

儘管這樣,但藝術的美,還總是帶點殘缺的。要說此劇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我看主要是劇情發展節奏太慢,枝節戲也多些,這樣,就影響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削弱了此劇的藝術效果。但瑕不掩瑜,無論怎麼說,它還是當今反映“三農”問題的很有新度和深度的佳作,是當今描寫農民合作組織的一幅波瀾壯闊的新畫卷,在這幅新畫卷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民在致富的大道上,匆匆前行的身影……

2007年8月4日夜於清風樓

原載《清風》第二期

《河北日報》2008年12月26日轉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