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大軍出發。等會吾再給孟德兄一個合理的說法。”說罷,劉凡令關羽帶領自己的一千騎兵和曹操的一千騎兵當頭軍。
曹操知道劉凡的事跡,剿滅悍匪,全殲入境匈奴,長社之戰,計取陽翟。這些都是用計謀獲勝,可見劉凡作戰之前定會深思遠慮,定下萬全之計。
曹操雖然心有疑慮,但還是把自己僅有的一千騎兵交給關羽。
接下來是四萬黃巾推著些許糧草輜重,向南方進軍。
最後是徐晃的三千步兵和曹操的四千步兵。
劉凡把劉辟留在陽翟城,令他帶領兩千士兵守陽翟城。
這兩千士兵有八百是先前攻取陽翟的黃巾勇士,其他的一千二百士兵是從陽翟投降的黃巾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這兩千士兵若是訓練一年半載,戰鬥力定不可小覷。
劉凡和曹操各自率領親衛走在步兵的前方。
“世民,你還沒有告訴我為什麼要把這些降軍帶上,不會是讓他們蟻附攻城送死?吾等在後麵坐收漁翁之利!”曹操大膽的猜想道。
“他們既然已經投降,就還是大漢的百姓,吾劉世民怎麼會做出這等背信棄義之事!”劉凡對曹操這種說法付之一笑。
“那為何?”曹操對劉凡問道,他大惑不解。
“吾軍如此聲勢浩大,郟縣黃巾定有所察覺,他們會把所有主力撤入城中,固守城池!如此,吾等奈何?”劉凡反問道。
黃巾首領張角戰略眼光不夠清晰,起義的計劃製定的極其不完備,起義後各地黃巾軍沒有迅速地集結起來,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動,甚至不進行相互支援配合,終於被官軍各個擊破。
黃巾將領缺乏作戰才能,隻會固守一城一池,或者久圍堅城。與官兵拚消耗,不懂得靈活的戰術和戰法。短暫的勝利之後,隻能被動挨打。
就是因為黃巾軍熱衷城池攻守,將黃巾軍主力膠著於一地,才會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局勢。
戰略,即大局,是籌劃和完善戰爭全局的方略。
戰術,即局部,是將領進行戰鬥的方法。
“區區散兵遊勇怎麼能擋住我大漢虎狼之師,準備好攻城器械,一鼓作氣,旦夕破之。”曹操豪氣衝天的回道。
“攻城是需要巨大傷亡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隻是下策,不得已而為之。”劉凡徐徐的說道。
攻潁川黃巾,不是對付那些蠻夷之族,也不是非打不可的戰役。
“此話雖然是兵家之要。但有些戰役非打不可,所有隻能采取下策。”曹操對劉凡解釋道。
在實際運用上,這句話可分為兩個範疇、四個層次。“伐謀”和“伐交”屬於“不戰”思維;“伐兵”和“攻城”屬於“慎戰”思維。
“上兵伐謀”是指依靠謀略運用,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綜合運作,不待對立雙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決爭端。
“其次伐交”是指當矛盾已經顯現時,動員本國和有關國家的力量,顯示決心,造成壓倒優勢或力量製衡,輔之曉以利害,經過折衝與妥協,達到不訴諸武力而達成戰略目的。
“其次伐兵”是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
但必須承認,在軍事對抗中,完全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局,即使處於優勢與主動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實現的。
曆史上雖然有不少名將實現過“不戰而屈人之兵”,但這些名將最主要的戰績還是靠真刀真槍拚出來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績寥寥無幾。
所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謀攻也是最難實現的境界。
“投降黃巾運輸糧食隻是順便而已,攻城有傷亡,但可以攻心。如果計策順利,吾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郟縣。”劉凡十拿九穩的說道。語氣好似穩操勝券。
“請君細細道來。”曹操心中焦急的問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若不然以曹操精明的頭腦,一定能洞悉劉凡的目的。
“波才、彭脫被滅於陽翟,黃巾主力喪失。潁川、汝南、陳國一帶黃巾的士氣大受打擊。吾軍圍攻郟縣,郟縣城中的黃巾軍士氣恐怕會更加低迷。此時吾軍圍而不攻,不僅是吾軍圍,令投降黃巾軍頭戴黃巾加入圍城行列。孟德兄感覺會如何?”劉凡望向曹操。
劉凡的話已經說的這麼直白,可以說是一點就透。
曹操恍然大悟,開口讚歎道:“屆時隻要隨便遊說幾句,黃巾軍必定開城而降。俗話說謀莫難於周密,但世民兄此謀滴水不漏也。”
看著劉凡年輕的臉龐,曹操非常驚歎。若不是知道劉凡有力能扛鼎,手撕活人的能力。他肯定會以為劉凡是司馬穰苴、先軫一樣的儒將。
“謀定後戰,吾隻是雕蟲小技耳,成不成還要試過才知道。”劉凡的性格就是這樣,彆人一誇獎他,他就喜歡謙虛。
官兵大張旗鼓的來進攻郟縣,郟縣黃巾收到消息以後,都退守到郟縣縣城。
是夜,劉凡大軍來到郟縣五裡外,並在那裡安營紮寨,步兵為中軍,騎兵駐紮在兩翼,投降的黃巾大營在其後。
郟縣縣城內的黃巾軍望著官軍龐大的軍營,瑟瑟發抖。
Copyright 2021 樂閱讀t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