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不敢為天下先

2018-03-06 作者: 幾回春秋
第九十六章 不敢為天下先

翌日,清晨。

劉凡在陽翟城門口送彆江即,同時把昨夜寫的奏書遞給江即。

當然,少不了一些“跑腿金”,江即多有推辭,但最後還是收下。

不僅是江即,就連和江即同行的小宦官都有一點真金白銀可拿。

小宦官們對劉凡的“誠意”非常感動,回去以後一定要在宮廷裡好好傳播一下劉凡的名聲。

與江即同行的還有曹操手下的兩千兵馬,他們負責押運金銀財寶。

波才、彭脫、何曼、何儀等人的首級一起送到洛陽,也算是為將士們邀功。

“江侍郎,他是吾族兄劉江,要去洛陽拜訪一下親友。途中多多照看。”劉凡拉著劉江向江即介紹道。

“劉君之族兄,豈敢怠慢。”江即一副敢不從命的樣子。

當江即與劉凡禮彆以後,押送金錢的軍隊在江即的帶領下先行離開。

“子浩,吾之話,汝可記住?”劉凡又對劉江說道。

“主公,子浩明白。”劉江麵色有些緊張的說道。

“吾等無愧於心,何須緊張?張讓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投其所好,必得其心。”劉凡鄭重的對劉江說道:“然千古之事必有因果也,楚江王稱霸之前,還曾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遵命!”劉江重重的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他還帶著十幾名士兵和一馬車金玉。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一不留神,就有無妄之災加諸於身。

皇權至上,劉宏不是劉秀這樣的明君,他不怎麼講道理,他聽信讒言,盧植、楊賜就是一個例子。

流言蜚語最可怕,它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劉凡非常擔憂在這節骨眼上,一紙詔書傳自己回京。

他沒有任何根基,去了洛陽估計就很難回來了。不去就是抗旨,抗旨如同謀反,周圍官兵和豪強群起而攻之。

“世民,老子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突然,曹操出現在劉凡身後,意有所指的說道。

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欲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難沒有比貪欲必得更為慘重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常適可而滿足。

劉凡送宦官包裹曹操看在眼裡。現在又讓親信帶著一車不明物體去洛陽,其意很耐人尋味。

曹操認為劉凡持才傲物,頗建功勳便與宦官同流合汙。曹操雖然是宦官之後,但他非常唾棄這種行為。在曹操眼裡,像他祖父一樣的宦官才算一個真正的天子近臣。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吾當然知知足常樂。”劉凡背對著曹操說道,鬱鬱寡歡。

他可以拒絕各種誘惑,他也很想擁有一顆豁達平淡的心,知足常樂,才是快樂的真諦。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普通人要學會滿足,但劉凡不能滿足。

“那汝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曹操瞪大眼睛說道。

少年似妖,曹操感覺劉凡行徑是天下最光明正大的,但他好似有一隻手臂隱藏在暗處,暗暗的推動著什麼?

“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月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劉凡正色的回了一句,他沒有回頭,徑直而走。

兩人心照不宣。

劉凡消失了以後,站在原地的曹操瞪目哆口。劉世民仁德,他做到了慈愛。劉世民克製自己,與士兵同食同住,謂之節儉。隻是何為天下先?

良久,曹操搖了搖頭,也轉身離開。

昔日太尉段熲不也是依附宦官,從而建立豐功偉績,威震邊疆,隻能說人各有誌吧!

敬人者,人恒敬之。慈就是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懷有一種慈愛、仁慈的態度。慈一方麵表現出博大、從容的胸襟,另一方麵也是指對人做事情不可過滿過溢,要保留有一定的餘地。慈是與萬事萬物,與天與地融為一體,也體現了一種“道”的精神。

“儉以養德”是諸葛亮常常說的一句話。儉不僅能積累財富,更是奮發向上的品質。儉是簡簡單單,樸樸實實,實事求是的作風。

現在社會人們都追求奢侈的物質生活,房子要住大房子,車要開豪華車,吃要吃山珍野味,玩要玩得過癮刺激等等。所以人越來越注重肉體的滿足,而忽視對精神的追求。所以說很多人無法獨處,享受不了靜坐。如果我們能將自身簡單化,既有物質生活的簡單化,又有心理的簡單化,少一點貪嗔癡念,那我們就會少很多的痛苦和煩惱,會有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生。

何為“不敢為天下先”?善利萬物而不爭,故處於眾人之惡。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就大事者,沒有一個不是先靜觀其變,隻有在水到渠成之時才果敢地行動。

往往是爭先者,雖然這些人極其聰明,但耐不住寂寞,在事情成形成勢之前就盲目行動,導致被撞得頭破血流,甚至丟失了性命。

“不敢為天下先”絕不能狹隘地認為是“槍打出頭鳥”,而是做事情要審時度勢,要有耐心。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爭而自來。

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規律是人所不能改變的,你也是鬥不過它的。普通人不能改變環境,隻能適應環境。

兵強勝人,人強勝天。對於劉凡來說人定勝天,他要用一切的力量和智慧改變天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