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司徒陳耽離任

2018-03-06 作者: 幾回春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司徒陳耽離任

第二日,朝會之時。

“稟陛下,議郎羊續有才德,當升任為驃騎大將軍府長史,郎中張鈞當升任為從事郎中,征辟黃門侍郎荀攸為西曹掾,望陛下恩準。”劉凡直身向劉宏言道。

羊續雖至中年,但這是他第二次入朝為官,外出為太守後,短短幾年,便達到升任三公的政績。由於兩袖清風,沒有錢去捐獻給西園,所以拖著不就任。因為短短四年,四遷廬江,多次領兵平叛,積勞成疾,直到病死也沒有就任。

羊續雖然站出來製止他前往雁門過,但事後劉凡知道劉宏心中早有定數,就算羊續不言。他那計劃也實施不了。

張鈞是個忠臣,劉凡征辟他,也算是庇護他,按照曆史的進展,用不了多長時間,張讓、趙忠等人就來報複張鈞,屆時張鈞將死無葬身之地。

荀攸在曆史上被曹操稱為“謀主”,在曹操統治北方的途中,荀攸畫籌策十二,謀必成功。可以說荀攸是整個朝堂上劉凡最在意的人物。

他的謀略不比賈詡差,自保之道和賈詡也不相伯仲,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破之地。??

隻是現在荀攸還沒有到達巔峰階段,從幾年後荀攸謀劃刺殺董卓,被下獄可以看得出來。

但劉凡不怕,人都是需要成長的,隻要能籠絡住荀攸的心,再等幾年又何妨,因為他還年輕。

羊續和張鈞眾人都知曉,但荀攸是誰?少有人聽說。

坐在群臣最後麵的荀攸輕輕抬起頭,看起來二十五歲左右。

和他叔叔荀彧不同,荀彧相貌俊美,有儀容,君子氣質彰顯無疑,留下荀令留香,君子如彧的美譽。而荀攸相貌平平,一臉木納,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樣子。

於朝中數月,荀攸沒有表一句話,認識他的人寥寥無幾。估計就連劉宏都忘記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黃門侍郎。

“準!”劉宏準奏道。

“稟陛下,老臣自覺年事已高,處理政務力不從心,為防止出現紕漏,老臣想辭去司徒之職,懇請陛下批準。”

司徒陳耽起身對劉宏一拜,開口請求道。

劉宏一想,陳耽的年紀是不小了。陳耽在任上一直儘忠職守,劉宏舍不得他卸任,就對陳耽問道:“愛卿是否身體不適,不若在家休養一段時日,再上朝理事。”

“為國儘忠,臣累死是小,失職是大。”陳耽搖頭說道。

隻要讓國家安寧,百姓安定,陳耽敢以頭撞柱子死諫,更何況是放棄官職了。

“朕準愛卿離任。”劉宏歎了一口氣,內心大感。

“不知愛卿心中沒有適合擔任司徒的人選?”劉宏向陳耽問道。

“滿朝文武,賢良眾多,臣不敢妄斷。”陳耽對劉宏一禮,然後回到自己座位。

東漢時期,雖然三公的政治權利都漸漸歸於尚書台。但司徒掌管國家教化,不可或缺。

“驃騎大將軍可有賢才推薦?”劉宏又向劉凡問道。

“司徒乃國家重中之重,臣不敢妄下定論。不若先暫時讓大鴻臚,衛尉處理司徒事務,陛下觀察一段時間後,再下定論。”劉凡向劉宏建議道。

“也可。”劉宏點頭認同。

……

下朝之後,十常侍聚於一堂,商量此次陳耽離任。空缺司徒之事。

“陛下下令,禁止賣官鬻爵,司徒之位,不能圖之。”張讓率先對眾常侍說道。

“陛下是什麼人,吾等最清楚,木已成舟之時,吾等獻上錢財,陛下不會不同意的。”中常侍高望不以為然的說道。

“或者吾等放出風聲,哪位王公大夫獻給吾等的錢財最多,吾等便共同舉薦他為司徒。”中常侍畢嵐也開口附議。

“莫要自負,張鈞那賊子彈劾我等的事情還沒有過去呢。吾正要去整治那張鈞,可惜被劉凡征辟入府。”趙忠正色的對眾人說道:“非常時期,吾等還是低調些為好。”

“吾看劉凡那小子根本不是和吾等一條心,那日他跟陛下入尚書台後,陛下就下令禁止賣官鬻爵。”段圭恨恨的說道。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更何況閹宦最在乎的就是金錢。

“劉凡已成氣候,不可輕易招惹,大家謹慎為先,聽吾一言,千萬不要引火燒身。”張讓慎重的說道。

諸常侍一個一個唉聲歎氣的點頭。心中都有暗恨。何進和劉凡兩人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何皇後最危難的時候,是他們出錢保住了何皇後的皇後之位。可以說何進的位置是他們扶持的。

可何進任大將軍之後,處處和他們作對。

劉凡在外征戰的時候,他們以為劉凡要投靠他們,一個勁的在天子麵前說好話。現在的劉凡權勢比何進更甚了。但劉凡卻又要和他們作對。

此為教訓,令張讓等人心中警惕,以後權利能給自己人,就不要給外人。

劉凡下朝之後,直接前往尚書台。

尚書台雖隸屬於少府,卻綜理政務,是東漢的中樞機關。

因為處於宮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在禁宮內稱為台閣。

光武帝劉秀鑒於西漢末年大權旁落於貴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於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尚書,以此製約三公。因而加重了尚書的職權。

尚書台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台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

尚書台權力雖重,但台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皇帝親任乾練之士充任,便於控製,發揮效率高。

東漢和帝以後,多幼君弱主,實權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儘管三公要聽命於尚書,但尚書又往往被實權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錄尚書事也不是最高的文官,其主要指責是負責審核哪些奏章能給天子看,哪些不能給天子看,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處理。這也造成了錄尚書事的權利在文職中最大。

劉凡不是權臣,錄尚書事不能乾預尚書的職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