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大宋的北伐

3個月前 作者: 我欲乘風歸
第五百三十四章大宋的北伐

“急報,急報!河西出兵北伐,遼大同府陷落,雲中重歸漢土,葉侯實至名歸!”

大宋,東京城街頭,無數的報童在街麵上瘋跑,將要手中卷成長條的報紙舉得高高的,街邊的路人聞言無不駐足,繼而發出無限感慨。

報童手中的報紙很快就被搶光,雖然河西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算是大宋疆土,在某些人眼中甚至是同西夏一般的存在,可在百姓眼中,河西北伐人就是大宋的驕傲。

那些感慨悲歌的文人墨客吟詩作對,什麼“北虜除定雲中歸”什麼“風吹西北起蒼茫”各種讚頌大宋,讚頌河西的詩詞層出不窮。

這就是大宋百姓中最質樸的情感,但可惜,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大宋朝堂對河西才是深深的忌憚,因為大宋的半壁江山已經落入河西手中。

自從狄青拿下邕州後,王堯臣二十萬大軍愣是在昆侖關下沒前進一步。

而高懷政與宋敏卻帶回來蜀中陷落的消息,不隻是蜀中,整個川陝四路皆以歸附河西,且有愈演愈烈之事。

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躲在蜀中的葉安居然突兀的回到河西,並且揮兵北伐,這一連串的消息襲來,趙禎覺得自己的腦袋快要疼得炸開了。

大殿之上,趙禎坐在禦座上微微顫抖,邊上的陳彤自然瞧見了這一切,剛想要上前給他打掩護,卻被官家淩厲的眼神所製止。

趙禎感覺自己的風疾與河西與葉安脫不開關係,隻要河西有好事,隻要葉安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大宋,那他的風疾準會發作。

自己就是要直麵河西與葉安,所以趙禎固執的堅持下來,看著殿中竊竊私語的群臣,冷聲道說道:“河西日漸勢大,眾卿覺得該如何收場?王堯臣二十萬大軍於昆侖關下裹足不前,蜀中又落河西之手,眼下之河西竟昌盛如此,北伐遼朝,攻克大同,國朝又該如何?顏麵何存?”

文彥博緩緩出班,耷拉著眼皮便道:“官家,河西北伐,此乃國之幸事也!河西之於國朝,不同黨項之於國朝,河西乃我大宋邊陲,尊國朝為上者!況……河西與遼朝交惡,國朝不妄動,靜觀其變也是最好不過之事。”

樞密使龐籍微微皺眉,文彥博上朝之前就已交代過他該如何說,但他心中總是有些不穩妥,可眼下見他衝著自己使眼色,隻能緩緩出班道:“啟奏官家,遼朝勢大力強,兵甲強盛,就算河西同樣善戰,可真正的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也!”

趙禎的眼睛猛地一亮,隨即看向龐籍道:“朕明白了,禦前對奏,皆國朝重臣,今日所議,為國朝之密,不可外宣,陳彤!封禁宮門,無墨敕魚符離宮者,斬!”

陳彤不自覺的哆嗦一下,這麼多年來官家還從未下過如此嚴格的口諭,一項寬仁的他居然下了嚴旨。

“奴婢遵旨!即刻起,不會有隻言片語離開皇宮禁中之地!”

趙禎緩緩點頭,甚至待他離開後才看向殿中的兩府相公們,緩緩開口道:“河西之害以遠超遼朝,更勝廣南之亂,如今的河西以占廣南,蜀中之地,若再奪燕雲,大宋便是甕中之勢,如今之計,唯有依龐樞密所言,朕也要揮兵北伐!”

文彥博緩緩點頭,繼而低聲道:“官家,王堯臣率二十萬戰兵南下,若再調遣其所部北伐,待這二十萬人抵達,恐也師老兵疲,不堪為戰!”

不等趙禎開口,高若訥便出班道:“臣附議!”

趙禎將目光掃向一直看重的參知政事宋庠,隨即道:“宋參政以為如何?”

宋庠卻不似高若訥那般果斷的支持文彥博,而是稍稍猶豫道:“啟奏官家,臣以為河西多謀善斷,葉安此人又極……擅推演,恐國朝出兵也在其意料之中。”

“那又如何?!”趙禎突然便提高音調,仿佛一隻困獸在大殿中咆哮。

“如今之際,朕還有的選嗎?看看河西,你們看看吧!陳彤,輿圖何在?給朕的這些兩府相公們看看,若燕雲,大同被河西所占,河西便成了什麼模樣?!”

當陳彤帶著一群小黃門將碩大的輿圖給搬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就算趙禎已經見過這張輿圖,人就覺得天旋地轉。

輿圖之上,火德的大宋被染成了紅色,而河西變成了漆黑的墨色,於是一隻漆黑的大嘴張開,仿佛吞掉了半個月亮似得大宋,宋庠終於駭然變色。

不光是他,就連一向穩重的老臣文彥博都為之顫抖,許多時候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見相去甚遠,當大宋與河西的疆土,控製範圍被實際展現出來的時候,那種強烈的對比讓人震撼到無以複加。

輿圖出自皇城司,但就這樣趙禎還是顫抖的指著西北角道:“那一片還有一個碩大的黑汗國已成河西的黑汗省,朕都不知道那片土地有多大!長此以往,大宋國鼎何存?!”

文彥博等人默然無語,他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官家的話,大宋的半壁江山實際上已經淪陷,王堯臣二十萬大軍不敢越過昆侖關。

唯一能夠威脅河西的機會好似也隻有在河西北伐時,大宋出兵北上,趁著河西與遼朝鷸蚌相爭之時,漁翁得利!

禦前對奏乃是大宋的最高決策,定下的方針也是不容更改的,大宋這個龐大的機器終於運轉起來,雖然老化,雖然運轉不暢,雖然效率低下,但終究還是再次運轉了起來。

…………

而另一邊,葉安正率領他的西烈軍站穩腳跟,大同城雖被拿下,但這裡將變成河西的前沿陣地,為河西進攻燕雲提供立足點。

隻不過在葉安拿下大同城後便一直在肅清大同府以及周邊的遼朝援軍。

無論遼朝還是大宋,亦或是當初的西夏都采用同樣的模式,即發現敵軍後,四周的軍隊就會不斷的前往,或是包圍,或是警戒,甚至是主動出擊。

而朝廷的正規軍卻來的十分緩慢,這是當下科技與時代所決定的。

和他們不同的是,河西軍隊的戰法完全不同,集中優勢兵力一項是河西的用兵之道,河西的疆土已經很大了,但精銳部隊的數量一直保持在十萬人左右,有時甚至不足十萬。

這在遼朝與大宋倆個動輒幾十萬大軍的王朝看來,河西並沒有多大威脅。

可事實上他們卻忘記了一點,河西的兵製是兩條線,一條叫雇傭製,走的是職業軍人道路,而另一條叫義務兵製,走的是群眾基礎的道路。

如此一來,河西就能擁有幾十萬看不見,摸不著的退役士兵,他們接受過四年的軍事專業訓練,其中有一大半人參加過戰爭,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兵。

隻不過葉安與大政府上下皆不願維持一個龐大的軍事開銷,藏兵於民的做法其實很正確,義務兵的收入並不高,相反如果當過兵退役之後便更容易在河西找到活計,百姓皆以自家孩子當兵為榮。

葉安的先頭部隊雖然隻有三萬人,可其中卻有著數量不菲的精銳騎兵,他們來去如風,防護驚人,一人雙騎,集馬上火槍,馬刀,長矛槍,胸甲,全身甲,手雷,榴彈為一體的強悍所在。

“驃騎”已經是河西騎兵的統稱,武裝到牙齒的他們給了遼朝軍隊以極大的震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