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河西鐵騎

3個月前 作者: 我欲乘風歸
第五百三十五章河西鐵騎

事實證明,跨越文明等級下的戰爭就是一場屠殺。

以科學,實踐,技術,裝備為基礎的河西軍隊有著遼人無可匹敵的戰力,戰場上的差距之大讓人不忍直視。

驍騎軍的速度很快,因為他們的戰馬更好,河西的軍馬乃是改良不知多少年的戰馬,當初河西拿下山丹軍馬場之後,便一直在從西方世界進口血統優良的戰馬。

高大的阿拉伯戰馬,被漢武帝所鐘愛的汗血寶馬大宛馬,青海的青海驄,北方草原上的蒙古馬等等各種各樣的戰馬都在山丹軍馬場繁衍生息,互相雜交。

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培育出跑得更快,耐力更強,負重更多,也更通人性的軍馬。

單單是在戰馬的品種上河西便領先遼朝不知多少年,而武器裝備更是不用比,遼朝騎兵是凶猛彪悍,可一般軍隊的騎兵隻有輕甲,長刀,最多再配一把良弓這便是頂配。

可河西的驍騎軍卻武裝到了牙齒,一般作戰中以胸甲為主,輕便靈活,且對身體的防禦相當到位,就算箭矢也難以射穿,若再搭配馬上圓盾,便能極大的增強防禦。

所以在追擊契丹軍隊時,快如閃電,殺氣四溢,真正的能做到砍瓜切菜一般。

在大同府示警後,其他州府的援軍來的並不慢,隻不過相比遼朝的正規軍,這些兵卒多來自地方上的兵馬司,乃屬於西南路招討司麾下的小股軍司,人數有限不說,武器裝備更是參差不齊。

朔州,應州,蔚州兵馬司的援軍在剛剛進入大同府的範圍內,就被驍騎軍所發現。

不得不說,契丹軍隊中多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戰士,他們的馬術相當了得,無論是禦馬,控馬,手段皆是精妙。

隻不過驍騎軍和他們也差不多,河西驍騎非是漢家獨有,相反而是多民族的大融合,既然連河西都在進行民族大融合,為何軍隊不行?

驍騎中就有大量的漢人,契丹人,黨項人,回鶻人,甚至黑汗人!當然也不缺青塘勇士和一部分投靠過來的契丹人。

所以雙方在騎術上不相上下,這也是段時間彌補軍力差距的最好辦法。

遼朝南方的軍隊和官衙一樣分為不同的機構,南京統軍司領契丹、奚、渤海兵,南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領漢軍,因為在易州飛狐,故又稱為易州飛狐兵馬司。

遼朝騎兵來的快,敗走的也快。

在兩軍相距還有幾百步的距離時,遼軍騎兵還在加速衝鋒,而驍騎軍就已經開始在奔馳的馬背上裝填彈藥,隨著軍旗搖曳,騎兵軍陣也發生變化。

驍騎軍開始從密集整形變得鬆散,兩翼迅速散開的同時,戰馬的速度開始降低,但驍騎軍卻並沒有停下,而是端起了手中的火槍。

馬背短柄火槍最大的好處便是裝填快,尤其是在采用了定裝彈後,火藥裝填的速度被加快了一倍有餘。

於是當身著輕甲,凶悍到哇啦哇啦大叫的遼朝騎兵衝過來時,迎接他們的不是驍騎軍的箭矢,而是一發發看不見軌跡的致命彈丸。

一個,倆個,三個……遼朝騎兵很快便發現自己身邊的袍澤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彈丸呼嘯而過的聲音在他們耳邊回蕩,如同死亡的尖嘯帶走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騎兵之間的戰鬥才剛剛開始,鬆散的驍騎軍已進入遊走狀態,因為戰馬更為優良的緣故,之前分散在兩翼的騎兵已經對遼騎呈現包圍的狀態。

遼朝騎兵並不傻,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前突進,衝破對方的軍陣,在高速奔跑狀態下的戰馬若強行讓它們改變方向對軍陣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打擊,而且有極大概率會讓戰馬摔倒。

所以騎兵在戰場上快速衝刺時極少能夠快速迂回,而是需要繞一個大圈從而達到迂回的效果。

既然沒辦法迂回,那就一頭衝進地方軍陣,依靠勇武和手中的長刀戰勝敵人,殺透軍陣!

這是遼朝騎兵一貫的作戰理念,也是進行過無數次戰爭中總結下來的寶貴經驗,可他們遇到的不是傳統的軍隊,不是那個打了不知多少年交道的傳統漢家軍隊。

隻是幾個呼吸,雙方便如同涇水與渭水般撞在了一起,隻不過雙方的感受大不相同。

驍騎軍的改良馬刀能輕鬆的刺穿敵人的身體,一刀下去鋒利的刀刃與厚重的刀背甚至能斬斷對方手中的鐵長刀,而遼朝騎兵卻覺得自己撞在一麵結實的“城牆”上。

手中的長刀隻能在敵人的胸甲上留下一連串的火花,或是在砍殺時被震虎口發麻,而稍有些經驗的老兵都知道,這是因為敵人的武器和甲胄遠勝於自己才會如此。

兩柄長刀相交在一起,驍騎軍的長刀立刻往下滑動,帶起一溜火星的同時將對方的刀格砍斷,繼而是握刀的手被砍掉三分之一……

而同樣的招式在遼朝騎兵身上就不好使,因為驍騎軍的馬刀上帶有一個長長的刀格,幾乎把手都包裹在其中,即放止作戰時脫手,又有相當強的防護作用,甚至還能增加配重,調整重心。

遼朝騎兵的長刀根本無法砍斷厚重的刀格,繼而被反殺。

砍斷遼朝的長刀並非難事,在戰馬的速度加持下,騎兵揮刀的力量也為之加強,兩強相遇比的就是兵器的質量,驍騎軍的馬刀能夠輕鬆斬斷遼朝騎兵的長刀,歸其原因就在於兵器質量的不同。

遼人多用鐵器,手中拿的也是鐵刀,就算保養的再好,打磨的再過鋒利,可鐵刀遇到鋼刀無論是在硬度,強度上都是不夠看的。

戰場上的膠著很快就被一聲:“回旋!”所打破,這是遼朝騎兵突圍的號令。

無數的遼騎發出:“回旋!”的口號,同時儘量的從戰鬥中脫離,一邊尋找突破口,一邊回身用弓箭攢射。

如此近的距離著實讓驍騎軍始料未及,箭矢迎麵而來的同時,隻能舉起馬背上的圓盾格擋,倉促抵擋時胳膊,大腿也會中箭。

三千遼騎折損近一半人才堪堪突圍成功,而驍騎軍緊追不舍,但這些遼騎並沒有快速離開,而是一邊退走一邊回身攢射,他們在引誘驍騎軍,因為在不遠處還有一隻遼朝漢軍組成的步卒軍陣,他們手中的長槍能夠有效對付騎兵。

這種比較明顯的誘敵深入並沒有阻礙驍騎軍追擊的速度,衝在最前麵的騎兵甚至開始再次給火槍裝彈,射殺前麵的遼騎。

但當地麵上出現黑色的“鐵線”時,驍騎軍中便響起尖銳的銅哨聲,追擊的騎兵軍陣為止一頓。

遼騎大喜,速度是騎兵的生命,一旦停下再想衝刺起來就需要時間,而這時候也是步卒進攻的最佳時機!

蒼涼的號角聲傳遍戰場,遼軍步卒開始挺槍前進,而另一邊的驍騎軍卻並沒有驅動戰馬,而是在增加戰馬的負重。

胸甲騎兵的防護力在胸部,可人馬具甲的騎兵就不同了,他們是重甲騎兵,人馬具甲,驍騎軍為何一人雙騎,因為在另一匹戰馬上是護手,護臂,護腿等重裝盔甲!

並且這匹戰馬的身上已經覆蓋上了馬甲,隻需要換乘便能武裝到牙齒,經過多年的訓練,這一過程已經刻進了他們的骨子裡。

在一部分驍騎軍警戒的情況下,另一部分驍騎軍已從胸甲騎兵變為人馬具甲的重裝騎兵!

關閉